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

时间:2022-08-27 03:33:28

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

乐山市沙湾区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的故乡,山水秀美人,人杰地灵。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目标,沙湾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摸索出五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强化宣传引导,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为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区委组织专门宣讲团深入乡镇、村组,大力宣传、讲解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针对农民群众的落后观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部分农民到省内靠自主投入为主建设新农村的示范点参观学习,邀请各方专家到沙湾讲课,邀请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支部书记作经验交流,并将讲课和交流内容制成光盘,组织农民学习观看。通过这些措施,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得自己作主自己办。

推进管理民主,让农民成为决策主体。全区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会议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制定初步方案――公示10天征求全体村民意见――修改方案――再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五个步骤,才能表成正工规划。对涉及到的交通、饮水、文化体育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均要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可行性、科学性以及筹资投劳、如何选址等方面进行讨论,把决定权交给群众。

出台政策激励,让农民成为投入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沙湾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私房拆建、清沟排水、清理垃圾和改水、改厕、整修道路及产业结构调整等给予一定补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一池三改”每户补助1000元,就调动每户农民投入了8000至1万元;同时,放宽农民贷款条件,增加农户信贷额度,加大对农民建房、发展种养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金融支持。仅去年上半年,全区农民就贷款2500余万元用于发展生产和改造房屋等。

加大反哺力度,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沙湾区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全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仅去年一年就捆绑投入资金1500万元,新修通村公路550公里,硬化机耕道135公里。目前全区有145个村、1028个组实现了通公路。同时,结合“农能”、“农综”、红层找水等项目,加强农村水利、供电、通讯、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水工程,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突出重点特色,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沙湾区切实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形成了林竹、畜牧、中药材、蚕桑、优质稻等农业支柱产业。围绕“畜牧、林竹、中药材、无公害农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建立了专业协会43个,会员4700多名,带动2.2万多户农户,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同时,沙湾区注重发展以产地、生产技术、加工为内容的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范店黄连已成为国家级黄连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此外,沙湾区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农产品企业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生产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现在,沙湾区正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呈现出思想认识好、发展态势好、支持氛围好、干部热情高的新局面。

(袁晓松系沙湾区委书记,文明系沙湾区委组织部长)

上一篇:抓好今年春季农业和农村八项工作等16则 下一篇:建设新农村,改善基础设施当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