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山区初中教师心理自我维护

时间:2022-08-27 03:28:27

谈山区初中教师心理自我维护

摘要:山区初中教师要建立和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因为心理问题最终还要靠自己来解决,所以山区初中教师要善待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到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又要重视自己的心理维护。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自我维护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83-01

教师这一职业虽说工资稳定,工作稳定,假期多。但教师职业工资不丰厚,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极少,工作压力大。尤其是山区初中教师,长期担负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一线工作任务,承受着学生成绩、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家长、社会期望过高,教学或班级管理任务重、教学成绩评比、工作时间长等等。他们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匆匆赶到学校,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辅导学生,晚上披星戴月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务,辅导自己孩子写作业等等。面对这么多的压力,就会容易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会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的发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恰恰来自于教师不适当的教育方法,这种不适当的教育方法有时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时教师很随便的一句话,就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如果不能及时引起注意,学生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疾患,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来。因此,教师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工作势在必行。

一、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影响着学校、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使教师拥有健康的身心,保证教师以良好的师德和心理素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师的自身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

教师是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教师自身发展也存在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待遇一般、工作压力大、社会经济竞争激烈、形势变化快等,这些因素都威胁着教师的人格、工作、生活,容易使教师产生消极紧张的情绪。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形成心理疾病,就会对教育事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个人来说,就发挥不出工作潜,影响教师的其他生活质量,无法从事有益的社会工作,甚至还会对社会造成威胁。

2、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美国的教授所罗门认为:“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可见,教师心理健康,适应性良好,就能够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康,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容易使师生矛盾尖锐,引起学生情绪的困扰,适应性不良,甚至会发生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首先要重视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保证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人格。

3、学校的发展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

山区初中学校肩负着为县、市高一级学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任务,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与家庭的高期望,面临着学业发展与全面素质发展的巨大矛盾,这些都容易使教师们产生心理问题,他们也难以真正认识和完善自我。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未来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尊重和成功的快乐,实在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而这需要加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来保证。

4、国家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心理健康的高素质教师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改造社会、改造人生,增进人生幸福。而人类幸福是以保持身心健康为基本前提的。当前,我国应试教育还没有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忽视学生身心健康、违背人类教育目的的体现。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还要把他们培养成为道德高尚、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身心健康就是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很多调查显示,我国的中小学校中有3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且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师源性因素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现行为偏差,对学生大声呵斥、侮辱、体罚等并不全是道德问题,更多、更直接的内在原因是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出了问题。因此,要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营造高品位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潜能的最大发挥,已成为家长和社会的强烈需求。那么,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就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作为山区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起主导作用。山区初中教师要建立和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因为心理问题最终还要靠自己来解决,所以山区初中教师要善待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到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又要重视自己的心理维护。那么,山区初中教师应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以下我结合自身经历与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要干一行爱一行,愉快接受自己身份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快乐。要做到“我喜欢,我选择”的心态,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2、要有一颗平常心,坚守平衡和自在的心理

心态失衡,其源于比较与差别。如,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自己的待遇与他人的待遇比较;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由于盲目地进行比较,我们教师的心理常常失去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怨气,感到憋气、恼火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有时候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3、要合理作息,保护用脑卫生

身心是统一整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脑的健康也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一旦大脑机能失调,无法保持心理健康。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科学用脑,保护用脑卫生:一是用脑适度,避免过度疲劳;二是合理用脑,避免过分单调;三是善于抓住大脑高效工作的最佳时间。

4、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5、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保持宽松愉悦的心境

我们教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过多的重复的脑力劳动容易产生心理倦怠,所以必须通过体力劳动来调节。如经常跑步,或参加一些群体活动,如时下老少皆宜的气排球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

总之,教师的心理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兴衰。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都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从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帮助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愿我们山区初中教师的精神世界能充满理解、关爱和温暖,愿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章永生.教育心理学. 河北出版社.2004.06.

[2] 王三阳.做幸福的老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09.

[3] 李纪梅.教师心理自我调适使用手册.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0.

上一篇:怎样提高农村中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下一篇:抓好小班幼儿常规的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