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如同捕蛇

时间:2022-08-27 02:52:22

在,我遇到一位内地游客,因为同路,就一起聊天。

她告诉我,她是一位大学的哲学老师,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她努力想开拓自己的思路,给学生讲一些课本之外的东西。

一个上午,我们同游了拉萨的夏宫,她很虔诚地烧香拜佛。中午的时候,就一起去附近的一家面馆吃午餐。席间,在谈到中国禅宗的六祖慧能的时候,我无意中说道:“慧能死后,肉身不腐……”

她听了,忽然神色一变,打断了我的话,用否定的口气说:“不可能,肉体怎么可能不腐烂呢?”然后,为了坚定自己,她又自言自语地重复了几遍。之后,她几乎再也没有主动跟我谈什么。

慧能的真身现在还供奉在广东的南华寺,这是公开的事实。她的反应让我很奇怪。我想,大概我说的话,无意中挑战了她内心某种深信不疑的世界观。当时,我能清楚地感觉到她内心的抗拒,似乎还听到了她内心什么东西崩塌的声音。

不信主义

我碰到过这样的人,他在声称自己“不信”的时候,带着一种似乎很高明的心理优势。其实,从思维方式来说,“不信主义”,是迷信的另外一个极端。我看到很多人徘徊在这二元对立的思维之间。

一天下午,舍利弗带了一位名叫帝迦罗朅的苦行者来谒见释迦牟尼。帝迦罗朅是舍利弗的伯伯。当他知道侄儿追随了释迦牟尼为师,很好奇。他想知道释迦牟尼所教的是什么。

帝迦罗朅问道:“乔答摩,你所教的是什么?你的教义又是什么?对我个人来说,我很不喜欢任何的理论学说。我对这些完全不信。”

释迦牟尼微笑道:“那你信不信,你自己不相信任何理论学说的主义呢?你信不信‘不信主义’呢?”

有点出乎意料,帝迦罗朅的答道:“乔答摩,我信不信都不重要。”

释迦牟尼温和地说:“一个人一旦执著于某些学说教条,便会失去全部自由。如果一个人偏执于自己所信的才是唯一的真理,他便会认为所有其他的都是邪见。纷争与冲突全都由狭窄的眼光和见解产生。它们可以无止境地扩大,浪费宝贵的时间甚至导致战争。对见解的执著,是精神之道上的最大障碍。被狭见捆绑着的人会被障乱得无法把真理之门打开。”

接着,释迦牟尼讲了一个年轻的鳏夫和他五岁儿子的故事。

这男子爱他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的生命。一天,他因要出外办事,留下了儿子一人在家。他出去之后,一群土匪闯进村子,烧杀抢掠,最后土匪离开时,还带走了他的儿子。当这个男子从外面归来,发觉屋子已被烧毁,而附近又伏着一具烧焦了的童尸,他以为自己的儿子已惨遭杀害。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然后,把剩余的尸体火化。因为爱子心切,他将骨灰放入一个袋里,时常携带在身边。

几个月后,他的儿子从土匪的监视中逃了出来,回到了家。当时正是深夜,儿子大声地敲门。但因他的父亲当时正抱着骨灰痛苦,就没有理会门响。即使他儿子在门外大声呼叫,说“我是你的儿子啊”,他也不予理会。他深信自己的儿子已死去,还以为那是附近的调皮孩子在戏弄他。

最后,他的儿子只好流浪他乡。这样一来,他们父子便真的永远诀别了。

“你看到了吧,朋友。如果我们把一些教条当成绝对的真理,也许我们有一天会落得如这个鳏夫的下场。当真理真的来临时,我们便无法把心扉打开来接纳它了。”

手指非月

帝迦罗朅问道:“那你的教理又如何?假如别人追随你所教的,那他们是否也被困于狭见之内?”

“我所教的并不是什么学说或哲理。它不是理论的推断或思考上的假想。它不像某些哲学理论,试图探讨宇宙的基本元素是地、水、火、风,还是神,或者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短暂还是永恒。一切思想上对真理的揣测和推究,都像围着圆盆边爬行的蚂蚁永远都到不了任何地方。我所教的,不是哲学。它是实证经验的结果。你可以亲自从你自己的经验中证实。我说所有一切都无常和无分别的自体。这些都是我亲证的。你们也同样可以做到。我说的是,万物都是以其他的事物为条件而生起、住世和坏灭。没有任何的事物是从单一的本源而产生。我的目的并不是要解释宇宙,而是要帮助其他人直接体验实相。文字语言不能解释实相。只有亲身的体验才可使我们看到实相的真面目。”

帝迦罗朅听了,禁不住赞叹道:“太奇妙了,乔答摩!但如果有人把你所教的当作理论学说看待,会怎么样呢?”

释迦牟尼静下来,然后点头。“虽然我所教的并非理论学说,但难免仍会有人这样想的。我要清楚地道明,我所教的是体验实相的方法,而不是实相本身。这个道理正如指着月亮的手指,并非月亮。聪明的人会利用手指来让自己看到月亮。一个误认手指就是月亮的人,永远都看不见真正的月亮。我所教的只是修行的方法,世人不应该对它执著或崇拜。”

帝迦罗朅合上双掌,“请你教我怎样从苦痛的感受中解脱出来吧。”

释迦牟尼说:“感受有三种:喜欢、不喜欢和无所谓喜欢与不喜欢。三样的根都来自身心的体会。人的感受就像其他物质和精神现象一样,有生有灭。我教的方法,是要深切体悟自己感受的来源和性质,不论它是好受的、不好受的或两样都不是的。当你见到感受的来源,你便会了解它的性质。你会发觉感受不是恒常的,而你便逐渐不会再被它的起灭所扰动。一个人是不能靠念经供奉来破除无明的,而是要彻底看清事物才能洞悉它的真性。”

信仰如同捕蛇

我在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的院墙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信而不疑,是为迷信,颇受启发。

在现实中,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他因为觉得自己有信仰变得神经兮兮,或者变得自命不凡,甚至,伤害别人或毁了自己的生活。那是因为,他执著于教条,把指着月亮的手指当成了月亮。

对于某种理论,恐惧、排斥、抗拒,或者过于执著地抱着不放,都会让我们失去自由。

释迦牟尼曾经把修行比喻成捕蛇。他说:“一个了解蛇的人,会用一支有叉的棍子来按下蛇的脖子,然后才把它拿起来。如果他拿起蛇的尾部或身体,就很容易被蛇咬到。正如你会运用智巧来捕蛇,你们对教理的聆听、理解和实行,都是需要运用理智。否则,就很容易会被困于狭见之中,会因此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痛苦。”

“教理只是形容真理的工具。不要当它就是真理。指着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手指只是用来指出月亮的方位。如果你把手指当作月亮的话,你便永远不知道月亮是什么。就像一艘乘载你渡河到对岸的木筏。我们需要木筏,但木筏并不就是对岸。一个聪明的人到了对岸之后,是不会扛着木筏到处跑的。我所说的法,就像那木筏,乘载你们到达彼岸,但不要执著它是你的,而不肯放下。”

上一篇:为什么又是岷县 下一篇:夏天,中国成了全世界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