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退热汤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27 02:10:46

解毒退热汤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解毒退热汤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退热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体温、精神状态、睡眠时间、恶心、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等临床表现较快改善,白细胞下降明显(P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解毒退热汤;安全

[中图分类号] R5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17-04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近几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率高、重症病例多,重症病例发病急、病程进展快,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中医在手足口病及其重症的治疗中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因此应发挥中医优势,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疗效,降低病死率,减轻后遗症[1]。本研究在多年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验的基础上,将临床常用的化裁中药汤剂精心组织并拟定方为“解毒退热汤”,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非危重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非危重型)为研究对象,年龄0.5~5岁,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34±1.04)岁,大便肠道病毒EV阳性48例,2例大便肠道病毒EV阴性的患儿皮疹均典型。对照组患儿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97±0.93)岁,大便肠道病毒EV阳性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入院时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给患儿用药前经过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依据2010年版原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12年版)[3]中制定的相关标准。重症手足口病(非危重型)主要临床表现:皮疹、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抖动等;化验检查示白细胞、血糖增高。《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12年版):重型手足口病为湿热动风证,临床表现为高热,易惊,肌肉p动,瘛或见肢体痿软,无力,呕吐,嗜睡,甚则昏。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降颅内压、抗炎、免疫支持、对症治疗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解毒退热汤治疗,基本药方组成:生石膏、黄芩、金银花、板蓝根、牛蒡子、蝉蜕、浮萍、紫草、赤芍、藿香、西洋参(另煎合服)、羚羊角粉、生甘草,生药总量47.3 g,水煎服,煎液50 ml,1剂/d,分2次口服,3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将重症手足口病(非危重型)患者临床常见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如发热、恶心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精神状态、睡眠时间列入临床研究观察表中,根据各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给予科学赋分,赋分标准依据2010年版原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表1)。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各单项指标量化分值和总分值。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包括体温、精神状态、睡眠时间、易惊、肢体抖动、恶心、呕吐的改善情况等。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拟定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全身症状及体征消失,皮疹消退;显效:全身症状好转,皮疹未完全消退;有效:全身症状及体征部分好转,皮疹未消退;无效:全身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7,P=0.77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温均下降,且治疗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WBC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WBC水平均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赋分值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总赋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0,P=0.570);治疗后,两组患儿总赋分值均下降,且治疗组总赋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儿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P=0.001)(表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世界范围内有20多个国家已有关于本病的报道。人群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为主,一般预后较好,少数病例(尤其是

综上所述,采用解毒退热汤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非危重型),能清热解毒,泻火熄风,益气透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证实本药物临床拟用剂量较安全,临床应用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且价格低廉,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坤,郭彦荣.中医在重症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优势[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5):398-400.

[2]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9):9-1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12年版)[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9):750-751.

[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8-149.

[5]ZY/T001.1-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6]周文,高虹,李芹,等.重症手足口病121例的中西结合证治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0,3(6):405-407.

[7]方药中.实用中医内科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64.

[8]洪可,朱清静,聂广.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与危险因素的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0):2629-2633.

[9]洪源,王玉珍,张双.中医药辩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 20(1):185-188.

[10]靳晓霞,王俊宏,徐荣谦,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373-375.

[11]孙吉凤,刘剑凯,张淑芳.黄芩素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4-6.

[12]李宝军,刘志强.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6):127-128.

[13]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附件五”[Z].1992.

(收稿日期:2016-05-28 本文编辑:王红双)

上一篇:中职音乐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需求不对称问题的... 下一篇:微颗粒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