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造魔力

时间:2022-08-27 02:06:04

科技创造魔力

8月31日,邵阳市北塔区传出喜讯,投资8500万元、年创税将达400余万元的中醇化汽车新能源和志伟钢构智能化节约型高级路面养护设备开发两个项目落户该区。据了解,仅今年1至8月,已有5家企业签约落户该区。外来高新技术企业接二连三地落户邵阳,是该市充分发挥科技创造魔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的结果。

邵阳位于资江与邵水交汇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中心,在历史长河中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千年的沉淀也赋予了这座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境内不仅拥有汉、瑶、苗、侗、回等40个少数民族,还有湖南祁剧、邵阳渔鼓、宝庆竹刻、滩头年画、邵阳石刻、剪纸等湖湘文化瑰宝。

昔日的辉煌只停留在了邵阳人的记忆里,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大潮中,邵阳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但邵阳人深谙科技创新的驱动力量,在创新基础薄弱、创新人才稀缺的不利条件下,大胆提出了“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力求创新驱动实现后发赶超,寻求经济发展新突破。

为实施“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邵阳重拳连发:重点建设了邵阳经济开发区——宝庆工业园;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孵化基地。此外,为在全市营造重视和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邵阳市科技局于2011年联合邵阳日报、邵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以“科技创新的魔力”为主题,对全市的28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了采访报道,以 “科技之光·榜样”为主题,对全市推选的20名有重大贡献和影响力的科技工作者进行系统报道,此举在全市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地反响。

大胆跨越、执著努力后的成绩让人们看到了继续前行的希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给邵阳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2012年上半年,纳入高新技术产值统计的145家企业实现总产值14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1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95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出口创汇0.7亿美元。

科技创新的魔力让邵阳人得到了实在的利益,也激励着他们继续把这种魔力变成前进的动力。

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关键是突破模仿,实现自主创新。简单地模仿只会让企业陷入被动, 一旦遭受行业新一轮的洗牌,这些企业就会 “底气”不足。只有真正掌握行业核心技术,才能在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引领行业的风向标。

邵阳人深知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在当地企业整体技术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加大对技术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让创新资源在这些企业内集聚,并指导10余家有条件的企业组建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支持,邵阳纺机、玉新药业、省瓜类研究所三家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邵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极大地增强了全市相关企业应对困难、加快创新的步伐。而这些企业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也加大了研发投入,逐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增强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1968年成立的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邵阳市的骄傲,这份骄傲源于该公司的产品占据国内60%的市场,企业的核心技术行业领先,产品的技术标准也成为行业标准。此外,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在总理出访非洲时还被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国政府;在其他纺织企业备受金融危机冲击时,邵阳纺织却稳稳地签下5亿元的合同。

邵阳纺机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得益于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公司总工程师肖坤后介绍,邵阳纺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技术的自主创新开发,为保持产品长久生命力,顺利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特意成立了“湖南省化纤印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按产品类别和技术职能组建了化纤设备研究所、印染后整理设备研究所、染色设备研究所、工艺技术部、工程部、综合管理部。到目前为止,共开发了上千个型号200多种产品,申请300多项专利,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成为国内纺织业的技术标杆。

要进行技术创新,就要有人才储备队伍,但邵阳却存在人才短缺的先天不足。

人才瓶颈曾经让很多邵阳企业一筹莫展,为打破现有僵局,邵阳在补齐人才“短板”方面不遗余力。一方面通过开展洽谈会、座谈会、行业论坛、推介会等形式,吸引人才关注邵阳,投身邵阳,帮助邵阳;另一方面则鼓励企业走出邵阳,走向学界、走向大城市、走向国际,以实现技术嫁接。引导规模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和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此外,还鼓励自营出口大户和龙头企业走出国门,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

在政策鼓励下,邵阳企业在改善自身吸引人才条件的同时也大胆地迈出了走出去的步子。湖南玉新药业有限公司是邵阳实现“走出去”的成功范例。2002年成立至今,在短短10年时间里就实现了销售额从200万元到2.5亿元的突破。公司董事长申玉良告诉记者,公司能实现质的飞跃得益于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合理有效地进行技术嫁接。为引进高学历科研人员,吸引博士和硕士的加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玉新药业 “借鸡生蛋”,将研发机构设在了省会长沙。

此外,玉新药业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培训方面也是下了大手笔。从2006年开始与中南大学等5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按照企业需要培养定向人才,并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解决企业人才需求问题。甾体激素行业是技术更新速度很快的行业,而玉新药业的主要客户又是国外客户,为保持企业的持久竞争力,公司非常重视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接。2005年至今,先后共派出5批20多人次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印度、伊朗等地进行培训。这样的人才培养战略也让玉新药业成功地坐上了湖南省甾体激素药业开发的第一把交椅,产品畅销至法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新一轮经济博弈中,很多地区都将经济重心转向了工业发展,在农业发展的投入和支持方面却明显不足。但作为以农业发展为根本的邵阳,在这场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中,始终咬紧农业发展不放松。

作为农业大市,邵阳的粮食、猪牛、桔橙等产量都位居湖南之首,并且是全国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优质辣椒基地,茶叶、玉兰片、金银花更是久负盛名。但是,要将这些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唯一出路就是推进农业科技,走农业创新之路。

为帮扶农产品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根据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引进省级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对口服务龙头企业和基地,帮助这些企业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增强了技术突破的实力。此外,邵阳还着力培植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建成与优势特色农业板块经济对接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它们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种植的示范作用。

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湖南雪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了这种示范作用,雪峰种业是湖南省“小果型西瓜培育与生产”基地、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邵阳综合试验站、湖南瓜类研究工程中心,瓜类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副总经理邓大成介绍,目前雪峰种业共拥有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40多个,其中7个西瓜品种经国家审定,9个品种经国家鉴定,在全国通过国审的4个小果型西瓜品种中,公司就占3个,公司生产的“雪峰”种子也销往全国28个省市,部分品种还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

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再次彰显了雪峰种业雄厚的研发能力,但作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公司更看重的是如何将技术进行有效地推广,让农户真正受益。为此,公司借助邵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的工厂化育苗设施,实现了年产以西瓜嫁接苗为主的良种种苗600多万株,直接供应给郊区和示范基地农户,减少了中间环节,加速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优质瓜果生产效益,这样的举措也让示范基地农民笑开了花。此外,为让农户真正掌握培育技术,公司还专门派科技人员带上种子亲自给农户免费试验,并通过培训、多媒体等方式免费给予农户技术指导。

科技创新的春风已吹拂三湘大地,其势已成,其时已至,邵阳人审时度势,适时发力,必将实现后发赶超。

上一篇:正确完善服务农机工作 加快现代农机服务发展 下一篇:农村养羊误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