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与电影《功夫熊猫》台词翻译

时间:2022-08-27 01:55:48

译者主体性与电影《功夫熊猫》台词翻译

[摘要]因不同的翻译要求、翻译目的和理念等,电影《功夫熊猫》在内地、台湾的配音以及字幕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张扬程度不同:内地版较规范,台湾版在忠实原作基础上有一定流行和武侠特色,网络字幕组翻译更加方言化与游戏化。译者主体性也有限制,译者要在忠实原作基础上保持与作者、读者和翻译策划者等的主体间性,即交互和谐一致关系,避免误译。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主体间性;配音;字幕

一、引言

好莱坞喜剧动画片《功夫熊猫》掀起了观映和评论热潮。观众通过网络收集评点配音和字幕各版翻译,认为译者对传播中美文化功不可没。可见,在英语较为普及的今天,观众意识到了译者的存在,译者的主体性得到彰显。主体性作为一个西方哲学概念,标明人的自觉自主自由性。译者主体性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为译者自觉的语言文化意识、艺术人格自觉和文化、审美创造力,具有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各版翻译都是不同译者主体自由的表现,而观众对不同译本很难理性地鉴别。影片因嫁接中美文化遭到了少数人的抵制,有些译本则加剧了这种文化鸿沟。为理解不同译本带来的困惑,本文欲借助哲学、美学等理论,分析内地、台湾配音以及字幕台词翻译的译者主体性,旨在说明译者在电影欣赏及其审美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二、译者主体性的合理张扬

译者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译者对原作进行能动的转述和转换,如有意识地编译、节译、改编等,以及有目的地对原文进行取舍或增删。译者主体性创造的合理性可由阐释学和接受美学得到阐发。阐释学派伽达默尔基于海德格尔的“前理解”(前知识结构),提出“成见”理论(已有的判断或倾向),承认了“主体解释的合法性”,即偏见不可避免。接受美学主张文本的开放性,认为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导致了文本的“不确定性”,使读者阅读理解文本形成不同或近似的意义。读者通过阅读可以填补“空白”,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

1 不同翻译要求影响

字幕和配音具有不同的翻译要求。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原声口语浓缩的书面译文。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字幕译者常需发挥主观创造性,有选择性地采取缩略或删减策略以适应其特殊需要。配音翻译也常通过增减译文使原文与译文长度一致,口形、重音、场景同步等。如乌龟大师的话:

Ye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 is a mystery。but today is a gilt,that 1s wily lt Is called the“present”.

昨日种种昨日死,未来之事不可期,把握现在莫等待。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台湾配音]

昨日已逝,明日未知,而今日为金,这就是为什么叫“今”日。[字幕]

配音版翻译表现出口语性和与原台词同步特征,对双关语present进行了意译。字幕则充分利用了书面语特征:“金”与“今”的谐音双关通过阅读字幕可以心领神会,而配音则无法表达谐音。

2 译员组成不同影响

字幕和配音翻译人员组成特征不同,并具有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理念。在字幕集散地“射手网”可见各种字幕,主要是网络字幕组的翻译,如伊甸园、破烂熊、TLF等。字幕组由海内外大中学生、教师、公司职员等志愿者自由组合而成,通过网络招募产生,出于爱好而免费翻译。译作往往在公映前在网络迅速传播,译员主要通过原版字幕翻译,甚至听译,翻译更自由俏皮,常有流行词汇甚至方言,如,彪悍(awesome)、忽悠(Youthink I'm afool)、拍砖(threw a brick atmy head…)、死翘翘(very very dead)等。网译有时还在译文后的括号内添加注解。例如熊猫在师傅训练下成功抢到包子时说“我不饿”,括号内添了一句“这里太帅了”。网译力求兼顾速度与质量,不乏一些妙译,但因竞争激烈、抢时间首发以及组织较松散、缺乏规范审核监督等原因,有些误译。

配音版翻译策划者出于发行、出版的需要,要求更严格,组织更正规,译员一般较专业,时间更充分,有英语原稿,翻译较准确。大陆配音版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配。其配音导演程玉珠透露他们更注重准确达意,忠实原作本意,考虑面向的是全国观众,所以不主张采用太具个性化的语言以及方言。但也有创译,比如,Can you imagineme making tofu?(我做豆腐,还不如买块豆腐撞死呢。)

由于港台翻译风格通常会根据人物、台词的内在意思和影片内容等做一些改变,台湾版比内地版更灵活。如雪豹Tai Lung译成了“残豹”。台译也更倾向使用俚俗语、成语,有流行语与武侠特色。

(1)I need a lot more than dew and the universe juiee,

我绝对不能只喝露水,还有宇宙的那个什么东东。

(2)The mark of a true hero is humility,

真英雄虚怀若谷,而且谦卑为怀。

接受美学认为,当读者阅读的作品超出了基于其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时,读者往往更有兴趣。《功夫熊猫》从美国文化视角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亦庄亦谐,超越了观众对中国熟知事物的期待视野,更激发了网络字幕组通过流行语等“语言游戏”自由创造的兴趣,使其翻译更具娱乐性和自由性。同时,因不同地域所处文化意识形态不同,台湾与内地配音翻译风格也不同。

三、译者主体性的适度限制

主体性自由也需要一定理性约束,以避免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主体性创造须在审美理解的相似性前提上获得审美共通感。同理,译者作为翻译的中心主体,与作者、译文读者、翻译策划者及其他译者等各主体相互关联。这种主体与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交流、依存的互动关系就是主体间性。译者主体性要建立在主体间性基础上:充分考虑原作者意图、需求及原文内涵;考虑译文读者期待、接受效果;意识到翻译策划者不同导致的翻译要求、目的、理念和翻译条件不同;与其他译者达成一定合理共识,特别是人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总之,尽可能充分发挥译者的语言文化协调作用,避免误译,且译出原文的审美情趣,实现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审美共通性。

1 把握译者与作者的主体间性

正确认识和理解源语作者意图、角色特征、语言特色等,尽可能遵循忠实于原文的基本底线。在拍摄花絮中,《功夫熊猫》导演指出,他们不想让影片成为滑稽剧、闹剧,想让影片深刻隽永,比如,既有熊猫耍宝也有乌龟大师的睿智等。在翻译喜剧特色时要注意场景基调。如熊猫在被师傅施加断骨指法时战战兢兢地说:ok,ok,ok,take it easy.有字幕组将其译为“表激动”就不符合当时场景。再如表现乌龟大师的角色特征。

(1)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人算不如天算,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台湾配音)

越想逃过宿命,越会在半道上和宿命撞个正着。(内地配音)

本句台湾版古语比内地版的口语更显乌龟大师的睿智。

在语言方面要力求准确传神,避免误译,也要注意原文的修辞音韵特色等。如:

(2)I see you like to chew,Maybe you should be on my fist,

你好像挺爱吃,那你干脆吃本大爷一拳!(内地配音)

我看你喜欢吃吧,也许你该到我那桌吃!(字幕)

内地配音添加“吃”的双关含义准确表达了原文神韵,而字幕为听译中误译。

(3)There is n0 charge for awesomeness,or attractiveness,

剽悍不求回报,迷人更无所谓。(字幕)

该句翻译也保持了与原文一样的简洁对仗效果,掷地有声,戏剧性地表现出熊猫梦中救人后的英雄本色。

(4)Done Well?Done well[I have done awesome!

只是很好?我很强大!(内地配音)

这是熊猫得到师傅表扬时的回答。电影台词中语调表达一定意义。Done well?是升调,表怀疑,Done well!是降调表肯定。而翻译中忽略了Done well!一句中的肯定意义。将其语调意义翻译出来为:“很好?是相当好!我很强大!”更能表达熊猫的沾沾自喜。

2 把握译者与读者的主体间性

运用译文受众熟悉的一些文化符号和表达习惯,可以引起观众共鸣。如主人公熊猫po被译为“阿宝”(内地)、“阿波”(台译)和“肥波”(字幕)等。既激起了观众对国宝的联想也具有亲切俏皮意味。再如the DragonWarrior译为“神龙大侠”(配音)、“龙之武士”(字幕)等,其中“大侠”比“武士”更东方化。

译者也要考虑到译文受众的意识形态,以免误解与争议。如雪豹(Tai Lung)有些字幕译名“太郎”引发了很多政治联想,认为雪豹代表日本,而熊猫代表中国,浣熊代表美国,使这部片子带有更多意识形态争议。而日语中“太郎”的英语发音是taro。所以译为“太郎”有可能误导译文受众。最好忠实于原作意旨,如内地配音版“大龙”就是根据片尾字幕给出的汉语名字而译。再如,字幕版theWushi Finger Hold译为“无极拈花指”比“无锡碎骨指”好,因后者易被误认为是地名无锡,而根据上下文MasterWushi可知Wushi为人名。所以译者要慎重对待专有名词音译,根据原文语境,在借鉴其他译文的基础上灵活创造。

四、结语

译文读者、译者与作者、翻译策划者等应建立主体间性,即相互沟通,达成一定共识。观众鉴赏译本要熟悉译者与翻译策划者的理念及特色一一配音版特别是内地配音版面向大众,较忠实于原作,比较口语化。台湾版配音流行方言、武侠及古典风格较突出。字幕组的翻译一般更随意俏皮和游戏化,译文质量参差不齐。观众也要熟悉自己的前理解结构,不仅凭审美趣味,还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文化程度、欣赏目的等理性选择译本。配音版老少皆宜,而字幕版则适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观众,译者要发挥语言文化中介作用,尽可能在译文中创造性再现作者意图、文本意义等,获得译文读者的共鸣。而翻译策划者、出版社等也要考虑译文读者、译者等因素,比如,发行影碟往往是适应观众收藏需要,其包装广告宜包含译者信息。

上一篇:从《天下无贼》看冯小刚贺岁片特点 下一篇:从社会学的角度解析《喜福会》中的“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