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及对策

时间:2022-08-26 10:34:12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及对策

现阶段,随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个人贷款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引进风险管理经验,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与实现分散化经营,在政府主导下创立统一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从而强化相关风险的规避,促进个贷业务健康快速地成长。

一、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种类及现状分析

1.认真辨别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种类分析。首先,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具体表现为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实际上,信用风险是一种违约风险。它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它不可能产生收益,它的后果就是损失。目前,由于受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一些个人信用观念淡薄,主动还款意识差,对贷款仍然存在“就怕借不到、不怕还不起”的观念。其次,法律风险。是指因现行法律不健全无法保障银行债权而出现的贷款风险。由于现阶段我国尚无个人贷款专项法律法规,而现有的《担保法》、《破产法》、《票据法》等金融法规都是针对企业生产性贷款而制定的,对个人贷款并不完全适用。因此,在个人贷款业务中,就有着许多法律的漏洞,从而法律风险就随之产生。第三,市场风险。是金融体系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通常是指市场变量变动带来的风险。根据变量的不同,市场风险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个贷业务中,如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等主要贷款品种,大多属于中长期贷款,流动性比较差,而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相对较短。随着消费信贷地发展,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将逐步显现。第四,操作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制度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它涵盖了银行的许多内部风险。操作风险是银行面对的一项重要的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了道德风险、计算机风险、商誉风险等。由于银行自身管理薄弱致使潜在风险也是操作风险,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薄弱,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良莠不齐,致使个人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此项操作风险逐渐增大,给个贷业务造成一定的损失,并且影响了银行的声誉。

2.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首先,风险识别能力较低,缺乏系统的风险识别体系。银行的风险识别是一系列兼顾过去与未来的识别技术的组合,同时以相应的辅助工具作支撑。通过建立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识别机制,能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反应速度,支持风险管理决策的有效性,提升经济资本的配置效率。而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系统化的风险识别机制:风险识别活动随机、分散和局部,风险识别标准缺失;风险识别权责不清晰,前、中、后台之间分工与合作不够,风险识别活动覆盖面有限,识别活动存在盲区。其次,尚未采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的先进技术。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非常丰富,与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定性分析与主观判断截然不同,现代风险管理越来越注重定量分析,并广泛采用风险计量模型来度量风险,其风险控制技术已达到能主动控制风险的水平。第三,风险管理的意识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体现得还不够充分。一方面,银行内部员工认为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对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防范。而非信贷岗位风险管理的意义则不大,工作中只要按部就班不出问题就可以;另一方面,部分业务表现的流程不合规定、操作不规范、常规管理混乱的情况,说明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松散状况。第四,对银行发展的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关系认识不够充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漠视风险,片面地追求暂时的眼前业绩的扩大,很少有将市值的稳定增长纳入工作目标。如个别商业银行片面地扩大个贷规模,不计成本追求贷款份额,这种疏于风险管理的眼前业绩很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负面作用。

二、转变思想,加强措施,不断提升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

1.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首先,尽快建立个人存款实名制和个人财产申报制度。通过这两项制度的建立,可以掌握个人真实收入和财产,评价个人的还款能力。其次,建立独立、公正、权威的资信评级中介机构。该机构应由人民银行进行业务指导,能够调阅各商业银行的电脑网络资料,出具的资信评级结论在各商业银行通用,适用于一切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并可进行实时跟踪,一但发现不良信用记录,随时调整其个人信用等级,对近三年信用良好的个人,可以按操作规程调高其个人资信等级。第三,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个人信用实码制就是将可证明、解释和查询的个人信用资料都存储在该编码下。当个人需要向有关方面提供自己的信用情况时,个人资信评级机构通过个人信用实码可以查询所需资料,从而评定信用等级。第四,建立个人银行帐户。将目前个人收支以现金为主,改为以个人银行帐户转帐收支为主,个人只有零星的现金收支。这样,银行对个人的货币化资产、不动产等非货币资产(通过转帐和税收确认),个人收入和到期偿付能力就可以全面掌握并进行评估。

2.健全法律法规是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保障。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开拓,原有的法律法规亟待修订与完善,要出台针对个人贷款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的运作,既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也维护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同时,全社会也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大力推广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道德规范的宜传和教育工作。

3.实现消费贷款证券化,分散消费信贷风险。消费信贷一般期限较长,造成商业银行短资长贷,加大了流动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实现资产证券化进程。在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消费信贷资产,按照不同地域、利率、期限等方式形成证券组合,出售给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或信托公司,由其将购买的贷款组合。经担保和信用增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

三、结束语

总之,在全球化金融浪潮的冲击下,在个贷业务面临日益增多的国内外同业加剧竞争的新形势下,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及管理对策的研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地提升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的问题诊断及解决途径 下一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运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