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脑会晤能否消解中美误读?

时间:2022-08-26 08:55:13

中国国家主席2011年1月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牵动了全球社会的视线。评价胡主席访美和此次胡奥会进展究竟如何,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一是双方是否能对2010年以来的冲突和紧张进行反思、管理和调解;二是对于两国关系中具有战略性影响的话题是否能采取一种与时俱进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如果从这两个标准来看,胡主席此次访美确实很成功。

2010年中美从对售开始问题不断、困扰不断、纠葛不断。中美关系波折的根本原因一是美国的“中国焦虑症”。华盛顿担心在中国持续走高、美国国内经济低迷之时,中国借机利用美国的相对“疲软”进行战略扩展,或者,“眼中没有老大”。“维基解密”所透露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咨询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如何对中国强硬一点”,就是这种美国式的“中国焦虑症”的生动反映;二是中国的“美国烦躁症”。许多国人有鉴于中国对世界和美国经济的贡献,但美国依然强势要“做老大”,在中国周边“不消停”的事实,沉浸于从货币战争到、从南中国海到美韩黄海军演、从朝鲜问题到美日军事同盟等各种各样的“美国阴谋论”。很多人恨不得立刻挽起袖子和美国“摊牌”。结果是,似乎一谈中美关系和东亚局势,只有强硬、“豁得出去”、或者“勇于亮剑”才是爱国,把美国的言行解释得越“阴险”就越有人听。

2010年以来,中美关系的紧张和波折,说到底,是因为彼此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国内因素的变革与调整而带来的阶段性转型所致。中美彼此国内闹闹哄哄、犹如大卖场一般形形“鹰派阵营”和事实上一唱一和的“好战言论”构成了对中美关系最大的伤害。

这种“伤害”的滑稽之处在于彼此都打着“爱国”的旗号,都在信誓旦旦地强调真正代表各自的“国家利益”,但却往往错判时局、扭曲对方的立场、甚至不惜大肆“妖魔化”对手。

国际关系不是道德关系、不是情感关系、更不是“口号关系”,国际关系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关系。胡主席访美的最大成果,就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能够洞察双方关系表层激流背后的时代、价值与利益因素,坚持将建设《联合声明》中所强调的“全面、合作和积极的伙伴关系”作为中美交往的基调。因而,就有了两国首脑会晤中胡主席所说的中美关系的发展要“登高望远”,也就有了奥巴马总统提出的两国关系必须“同舟共济”。

因此,2011年1月与奥巴马总统会晤的最大收获不是双方究竟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而是彼此是否能寻找到都能接受的、合作性的处理争议的方法。

胡奥会所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篇幅虽然不长,但却反映了两国政府对2010年以来困扰两国关系的各种争议和关注性议题去弥合纷争、采取行动扩大共同利益而采取的不懈努力。例如,在朝鲜问题上,新近披露的平壤浓缩铀项目成为了两国共同的关注;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承诺会继续保持小幅上升、但持续走高的路线;对于中国崛起的合理安全追求,美国表示“欢迎一个强大的中国”。《联合声明》强调两个国家“确认需共同努力,处理分歧、扩大共识、加强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协调”,其目的是“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两国共同利益、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当然,一次首脑会谈不会一次性解决中美之间的所有问题。然而,如果两国高层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处理而不是回避问题,总是能够以21世纪人类的和平与福祉为重,中美关系就一定能在竞争与合作中保持正确的航向。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上一篇:书法“有法” 下一篇:对文化不必过多政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