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

时间:2022-08-26 08:20:20

因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而重读福克纳。那文格,那人格……让人举杯叹息!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引来一阵喧哗与骚动:有人欢喜赞叹,有人羡慕嫉妒恨……

除了中国古典文学、山东高密的地方民间语言等国货,莫言还有两位影响他至深的外国文学导师,其一是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1897—1962年)。福克纳也因此而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后现代主义像洪水一样涌来,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美国南方乡下度过的福克纳就显得有些老土了,很少听到文学界谈论他了。然而,他毕竟曾经是现代主义的泰斗,进入经典作家之列,有些地区(特别是拉美)的创作明显受到他的影响。莫言的人物和故事主要在其虚构的高密东北乡,以家乡为原型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则是福克纳作品的标志,是文学史上著名的虚构地点之一。

文学评论家认为,福克纳既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同时又是个现代意识很强的作家。他是挖掘与表现人内心世界的高手,笔下的故事浸染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细腻的感情描写穿插其中,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性受扭曲与异化的问题。福克纳是那种真正对小说创作艺术做出了贡献的伟大作家,是小说技法、语言运用与创作的大师。他大量运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陈述中时间推移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他对意识流手法的发展甚至超过了《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和《尤利西斯》的作者乔伊斯;其语言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绵延婉转及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和反复斟酌推敲后选取的精巧词汇,这也让很多作家叹服不已。

福克纳的重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去吧,摩西》等。中国译介福克纳,主要是1980年代,李文俊的译本也相当好。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其花费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欢的小说。小说的故事是美国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福克纳颠覆了平铺直叙的传统叙事模式,通过不同性格、不同遭际、不同品质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意识流动,来叙述同一个故事,形成一种意识复合流动的效果,虽有部分重复,却毫无雷同之感。故事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意义,未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场景不断地随着记忆、印象而跳跃,但表面颠倒混乱,有其内在的秩序,读者在阅读中参与创造,可把故事的全过程拼装完整。读《喧哗与骚动》如置身于喧哗与骚动的中心,似乎考验读者的耐力和智力。但耐心专注地迎接挑战,就能真正体会福克纳的妙处,阅读到最后就能得到一幅幅鲜明深刻的图象。小说的语言也别具一格,不同凡响,植根于南方文学传统,并善于运用南方方言,往往不符合书面语的严谨规则,但生动形象。莫言作品也具有不同于普通话的语言风格,生动耐读。福克纳小说中,经常似乎是作者要把一切都塞进一个句子中,所以叠床架屋、宛若迷宫,无法进行传统的语法分析。

《我弥留之际》带有强烈戏谑精神,讲的是一个家庭瓦解的故事。福克纳当时的职业是某发电站的锅炉工,完全利用业余时间写成。《去吧,摩西》是一部由7篇作品组成的系列小说,其中最长的一篇《熊》尤为杰出,是美国文学史上写打猎和大森林的最优美的作品,充满神话色彩,饶有象征意味。那头成了精的老熊和小男孩,森林和荒野,枪和火车,读后就忘记不了。

福克纳生活在资本主义的名利世界,却多次拒绝投机于成名发财。让他去领诺贝尔奖金,他说:“我是这儿的一个农民,走不开。”在很多人的游说下,他才租了套礼服去领奖;总统邀请他去白宫参加活动,他也拒绝了……他像李白一样终生酗酒,浇心中的块垒。他前期作品弥漫着绝望和愤怒,后期的小说则迥异(不是他爸),正面描写了人的天性及积极的道德力量如何击败邪恶,提醒人们记住人之为人——“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

上一篇:坎普拉德的宜家神话 下一篇:关于动漫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