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四面楚歌”为“四面出击”

时间:2022-08-26 05:46:13

看到作文题后,多数时候会遇到储备的材料不怎么合适的情况,因而出现思路暂时性堵塞,进而陷入“不知写什么”的窘境。“无从下笔”此时就成为困扰考生临场正常发挥的瓶颈。

迅速突破瓶颈、打通思路的关键在于:从自己储备的材料中充分开掘出与作文主旨的性质、情理、关系、条件、程序、因果等完全吻合的“要素”,再进行“同一要素”的搭桥、对接!

我曾用材料《你怎么看自己》辅导学生贯通思路: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天生的脑性麻痹患者。全身不能正常活动,且无法言语。但她却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仰的支持,在美国拿到了艺术博士,并到处现身说法,帮助别人。有一次,她应邀到一个地方演“写”(不能开口讲话的她只能以笔代口)。会后,一个学生当众小声发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没有怨恨吗?”这个问题很敏感很尖锐,在场的人士深怕刺伤了她。只见她笑着用粉笔在黑板上写道:①我好可爱;②我的腿很长很美;③爸爸妈妈非常爱我;④上帝这么爱我;⑤我会画画,我会写稿;⑥我有只可爱的猫;⑦还有……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她接着写道: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几秒钟后,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天,许多人因为她的乐观而得到激励。

在研读材料的过程中,我有几处停顿,作解释或者提问题。一是“但她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仰的支持,在美国拿到了艺术博士(学位)”。我说,读到这里你们一定会以为自己找到了材料的“主旨”,其实不然。研读命题人提供的作文材料一定要有“整则(亦即‘整篇’)”的意识,因为这会儿才是材料的开始,还在“叙述中”,而揭示材料“主旨”的话很可能在后边。不过,考场作文时以“此(即靠无比的毅力与信仰成就自己)”为意并不算“跑偏”,只是“欠精准”也不“新颖”而已。第二处是“一个学生众小声地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没有怨恨吗?’”。我说如果从这个学生的提问中采撷立意的因素,也是欠妥的。因为这个环节(或曰细节)属于“枝节”,是用来衬托主人公的:如此这般冒失、尖锐、敏感的问题已经不能让她难堪和尴尬,她早已经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诠释了这个问题。第三处是“她接着写道: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我告诉他们这一句才是整个材料主旨的“精髓”,因为它是女主人全部行为的原则和指针,换句话说,它揭示了人物行为的思想基础,而且最有新意,其境界和格调远在前面所述的一般人毫不费力可以抽象出来的所谓“毅力”“信仰”之上。这就是我们常要求的“人人心中有笔下无”,达到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所规定的高度和深度。第四处是末句“那一天,许多人因为她的乐观而得到激励”。我停留了一会儿但“无线电静默”,留给他们一个“空白”,让他们去思考。

接着,我拿来广东省近六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对接”实验。看完作文题后,我抛出一个问题:这六年的高考作文题,能不能用《你怎么看自己》来写?他们没有把握。我紧接着把问题变换成:能不能把这六年的高考作文题置换成《你怎么看自己》?他们似乎有点儿把握。我说那就试试。于是,一番静思默想后得到了如下结果:

考场作文的问题要在考场外即备考阶段加以解决。单就“材料”来说,有两大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努力扩张作文取材的“扇形面”,让更多的材料进入作者的视野,以保证作者可以从尽可能多的材料中遴选出“优”质材料以完成写作任务。这是“十以当一”。二是充分挖掘已掌握的材料中的各类要素,按照“‘材料要素’与‘作文主旨’同一”的原则将这些要素与尽可能多的作文题进行“对口(主旨)衔接”。这是“一以当十”。

大家可以试试,将2004年、2005年的广东省高考作文题拿来“对接”一下。

(作者单位:清远市清新县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校 彭 琳

上一篇:城市各类绿地特征分析 下一篇:写“四真”作文,抒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