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本主义思想下的学生情感管理

时间:2022-08-26 02:51:12

浅议人本主义思想下的学生情感管理

摘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管理是以学生为主体用真挚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联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都充满信心。现代的学生管理应将制度与情感结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才能促进其他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身心。

关键词:情感管理;理论基础;心理健康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无疑是对他们人生影响最为深刻的。很多独生子女走入了集体校园生活,在家中他们被家长们细心照顾,可是来到学校,走入班集体,面对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等很多成长烦恼的时候,学校传统的制度管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校园管理问题,我们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1、情感管理的含义

对于情感管理的定义,随着其内涵的不断丰富,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陈桂玲(2002)“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并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方式“。这是目前国内对情感管理比较广泛的定义。情感管理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其核心是激发人的正向情感、消除人的消极情绪、提高人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2、学生情感管理的理论基础

2.1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

情感管理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的3个观点,证明了使学习者成为学习过程中心的重要性。首先,他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音节学习,一类是意义学习。他认为对学习者有真正价值的是意义学习,他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时整个身心状态与学习材料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情感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最后,罗杰斯还强调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对学生的关注不仅仅只停留于学习成绩层面,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关注,积极的关注,教育一个,首先是要让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在这个基础上谈学习,才会更有意义一些。

2.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从最基本的需要开始,马斯洛由低到高划分了5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在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应意识到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安全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学生的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安全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

2.3“情感人”假设

情感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以情感人假说为前提。学校的情感管理就是将学生作为情感人来看待的。情感人的假设主要有以下4点:(1)一个人是会有“七情六欲”,情绪作为一种能量,如果这种能量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那么就有可能激发出人的潜能;(2)情绪智力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在个体身上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的差异,同时情绪智力还与我们的工作效率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情绪智力越高就能更好的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利于潜能的激发,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3)情绪对智商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正确的引导下,情绪可以促进智商更好的发挥;(4)智商高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只有在高情绪智力的帮助下,智商才会更好的表现。

3、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的模式

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就是在学校的管理中,以学生为主体用真挚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联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都充满了信心,通过情感管理化解学生的一些消极情绪,将情感管理和传统的学校管理相结合,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为他们建立一个健康的身心系统。

3.1校园大环境氛围带动学生道德文化建设

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有一种尊重学生,重视学生情感的观念和意识。在学校管理者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除了有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氛围外,同样要通过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思想道德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文化的影响是深远,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样的教育对于未来社会环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3.2教师榜样的作用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首先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每个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一个以身作则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大部分同学的支持,对学生的情感管理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3.3民主管理氛围中学会“爱”

在理解了学生的成长学习特点之后,作为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适当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的能力。在这种民主管理的氛围中,让学生意识到,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学会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相信他人,帮助他人,获得爱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太多的关爱,他们觉得被爱是一种理所应当,学校教育需要提供一种环境和机会让学生习得“爱”的能力。

3.4丰富活动的开展促进情感管理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后生活,可以说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好时机,在课后,老师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在各种活动的组织开展中,充分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在活动中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获得自信,同时通过这种集体活动的开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3.5对学生积极关注促进积极情感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给予学生表现良好方面的积极关注和鼓励,多赞美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多激发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积极情感,使其产生一种认同感。

把规范化的制度管理和柔性的情感管理相结合,是新时期下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最佳方式。情感管理给学校教师的管理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带来的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静抒.情感管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王东星.运用情感管理加强学生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08(03).

[3]陈春红.农村小学教师情感注入式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12).

上一篇:浅谈对话教学对现代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构建“三控八环”课堂教学模式 打造卓越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