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就是守护童年

时间:2022-08-26 01:25:34

陪伴孩子,就是守护童年

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主要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港湾、一个快乐的世界、一个成长的空间,让孩子体验童年之趣、成长之美,形成乐观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成独立的人格,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家庭教育是根,学校教育是枝叶。然而,社会的功利导致学校教育太功利,也让家庭教育变了味。很多父母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把改变家庭的想法,甚至把家族的荣光等责任和压力全部压在孩子柔弱的双肩上,押在孩子未来人生的幸福里。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分数,只有成绩。陪伴孩子的,不是父母的爱,不会教育智慧,而是背不完的唐宋诗词,是做不完的家庭作业,是奥数,是各种培训班、辅导班、特长班,还有兴趣班。与其说是陪伴,不如说是绑架。

什么是真正的陪伴,在你读完《真正的陪伴》一书后,你就会茅塞顿开。《真正的陪伴》作者张贵勇,为了不想做失败的爸爸,为了自己的孩子不稀里糊涂地长大,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为了让孩子自由呼吸,享受生命的快乐,为了让孩子成为他所希望成为的那个自己,他把培养孩子看着另一份伟大的职业。他把对孩子浓浓的爱化为了真正的行动,他用心灵和智慧陪伴孩子,做孩子童年的守护者,与孩子一起建造一种美好生活,去履行一个父亲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同时,他一点一滴地记录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瞬间,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带着温度的教育手记。它告诉我们,今天用什么陪伴孩子,才是真正的陪伴!

真正的陪伴是阅读

阅读是为童年打底色,更是孩子一生的伙伴。童年,不应错过图画书,更不应错过阅读。虽然阅读永远都不会晚,每个年龄段都是最好的阅读季,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他当下阅读的书,然而人生最美妙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却是最适宜读书的时期,这是任何时期都不能替代的。

德国思想家海涅,少年时期曾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皇家花园的“叹息小径”上,如痴如醉地读着一本《堂・吉诃德》。这次阅读的经验便永远烙在他心灵的底版上,种下了他精神的胚芽,奠定了他生命的底色,以至他成人后多次重读这部巨著,都没获得当初那种感受,甚至感觉如果不以第一印象为参照系,就很难读下去。

美国作家克利夫顿・法迪曼回忆读书经历时说,10岁到17岁之间,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那些日子真是令人神往。我相信对于大多数热爱书籍的人,那个年纪也正是人们阅读的最美好的年华。从那时以后,我再也不曾在一年里读完那么多的书。

最适宜的年龄与最好的书相遇,迸发出的不仅是快乐,还会埋下一颗珍贵的种子。在张贵勇看来,孩子不爱看书,或者说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多半是错过了阅读的敏感期。如果错过了阅读的敏感期,孩子与书之间便会有一种隔离感、疏远感。而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方法,就是尊重儿童阅读的定律,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个性和兴趣,这一时期必须选择最适合的书,选择最有价值的书,让孩子与书建立联系,而错过这一阶段,有时就是永远的错过。

遗憾的是,不少父母却在这个阅读敏感期让作业、训练、培训辅导代替了阅读,即使让孩子阅读,读的都是试题集、考试秘笈,或者与提高分数有关的书。其实,让孩子多读书,看起来与考试、与分数没有关系,但恰恰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也奠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厚度,甚至决定了孩子未来人生高度。一个人今后发挥余地有多大,与他养成的读书习惯关系很大。

在陪伴孩子的阅读上,张贵勇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从儿子哲哲2岁开始,便开始给他读故事,最开始是随意翻读,后来开始精挑细选。每天晚上临睡前,哲哲喜欢递给他选好的一本书,依偎在他身边,以最舒服的姿势,安静地听他读着。他说,读童书,就是成人转身变为儿童的过程。给哲哲读故事时,也在弥补自己童年缺失的阅读课。

真正的陪伴是榜样

木碗原理家喻户晓――夫妇俩有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老人年纪大,吃饭时常把碗摔碎,夫妇就专门给老人制了一个木碗。小孩看见了,也找来木头雕一木碗,问他做什么。他说:“我给你们做的呀!”父母的影子,就是孩子的样子,要让孩子好,父母先做对。

有人说,三流的父母是保姆,天天陪在孩子身边,给吃给穿给钱,只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二流的父母是教练,要求孩子勤学苦练,希望孩子有出息,有作为,而不是了解孩子的心声,听听孩子自己想做什么;一流的父母是榜样,以身作则,不断改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处处给孩子起到模范作用,孩子永远以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自豪!

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最好的教育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孩子的眼光总是聚焦在父母的身上。父母的品行、人生观、价值观,一个小动作、一个微妙的表情,甚至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在对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张贵勇在书中谈到,孩子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事,都是一种天性或者说本能。而孩子所模仿的,除了父母的言行举止,还包括面对挫折的态度、排遣情绪的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技巧。父母在细节上做到慎之又慎,在各个方面起好示范作用,自己和孩子都会受益。可以说,父母修炼自己,就是修炼孩子。父母修炼孩子,其实就是修炼自己。

真正的陪伴是游戏

童年需要有游戏相伴,童年就应该在游戏中度过,没有游戏的童年就等于没有童年,至少没有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已远去三四十年了,现在想来,当时很多东西,包括学到的课本知识,差不多都忘却了,而那时与同伴们玩的五子棋、烟牌、滚铁环、捉小鸡等游戏,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游戏是孩子生活的本身和全部,也是孩子未来人生态度的走向和定位所在。在喜欢的事物面前,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到过目不忘,思维极其活跃,思想的火花四处发散,精彩的观点会脱颖而出。

德国著名诗人席勒认为,游戏具有自我去蔽、自我解放的功能,于人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人生的最高、最完美的境界就是游戏。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儿童非常爱好游戏,也应当满足这种爱好。不仅仅应当给儿童游戏时间,而且应当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充满游戏。儿童的全部生活,也就是游戏。朱永新老师也曾说:对儿童来说,一切都是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在游戏中发现自我。

为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尽情的玩耍与游戏中,丰富孩子的想象,给予孩子心智和思维的培育,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填鸭,那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只能摧毁孩子的身心。

张贵勇提醒为人父母者,即使条件有限,障碍重重,无论如何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符合其年龄阶段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提高和锻炼自己,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而不是将童年圈在小小的房间,束缚在枯燥的知识和学习上。

真正的陪伴是大自然

据媒体报道,重庆沙坪坝区的妈妈甘霖,因为孩子写作文《桃花》,不知道桃花长啥样、什么味道,“女儿对大自然太陌生了”,于是索性在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想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当然,不可能每个父母都有条件为孩子包一座山,但是,我们完全有责任、有能力让孩子认识自然,亲近自然,陪伴孩子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天然的教科书,是活的教材,是多彩的世界,是巨大的博物馆。我们的生命由自然承载,孩子的灵性更需要自然的滋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大自然不仅在智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方面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大自然中,孩子得到的不仅是快乐,更重要的是发展。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投身大自然,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重归于好”,既能放飞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愉悦他们的身体,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又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特殊情怀,更重要的是,会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探索、思考的积极性,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

然而,现在的孩子成天粘在电视上,热衷于与电脑、手机为伴,出于安全,家长还有学校及老师,将孩子封闭在校园内,禁锢在水泥钢筋里,孩子足不出户,使孩子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错过了本应与大自然亲近的童年,让孩子过早地与大自然隔绝,钻进了一个只有喧嚣和浮躁的社会。

人生小天地,大自然大舞台。只有陪伴着孩子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这个大舞台,他们的未来才值得期待!

正如张贵勇在书中所写的那样:“也许,童年的自然体验并不能带来一个好成绩,也不能在报考国外大学时加分,但我知道,自然缺失的潜在危险不可小视。试想,一代没有或鲜有自然体验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听到沙漠化、泥石流、野生动物濒危这些字眼不会心疼,看到长流水、长明灯懒得伸手关上,喜欢选择方便的一次性用品、豪华的过度包装商品,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

爱是什么?爱是陪伴。童年就像天边的一抹彩虹,唯陪伴能不负稍纵即逝的绚烂。相信孩子的童年有了这样的一些陪伴,孩子就会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孩子的未来也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作者单位:四川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上一篇:我心永恒 9期 下一篇:小学课堂如何强化语言文字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