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的是认同

时间:2022-08-26 01:18:10

[案例描述]

大课间结束后,我走进教室,原有的喧嚣被安静所替代,我感觉到教室里暗流涌动,似乎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环视教室,却没能发现什么异常。我备感惊讶,这是怎么了?过了一会,我终于看到教室后排摆放盆栽的角落弓起了一张背,小心翼翼地起来,似乎是怕引起他人的注意。我赶紧紧走几步,随即等到了一张涨得通红的脸。是小观!平日里老实巴交的他因为成绩差的缘故,总是习惯于安静地呆在自己的位置上,今天他是怎么了?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我以探询的眼光看着他,希望他能给我一个解释。可他却在困难地抬起头后马上又把头垂了下去,同时艰难地扯了一下嘴角。原本以为就算声音轻,也肯定可以听到一点解释,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我等了半天,也没再见到小观有其他的反应!我于是根据现场来推断,盆栽巴西木的周围有很多细沙,还有手捧细沙之后留下的痕迹。我想当然地认为是小观不小心碰倒了巴西木,细沙倒出来了,所以他在清理,试图使盆栽恢复原状。想到这里,我笑了笑,拍拍小观的肩,大度地说:“没事,老师知道你肯定不是故意的。”然后就示意让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只见小观迅速地抬起头,支支吾吾地说:“朱……老师……”看他那红得几乎发紫的脸,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我爽快地挥挥手,示意他真的没事,然后忽视了周边学生可能各不相同的眼神翩然离去。我想,小观已经够可怜了,智商似乎比一般的同学要低,一个“China”学了差不多半学期还背不下来,总是在同学、老师面前低眉顺眼的,压抑之至。如果我再因为这样的事情为难他,我真的有点过意不去。所以,只要是情有可原,我尽可能地宽容他、呵护他,希望他能够过得轻松、愉快。想到这,我暗暗地在心里为自己竖了竖大拇指!

可惜,我的得意没持续多久就被几个学生的“揭秘”无情地打破了!不小心撞倒盆栽的不是小观,事情与我的想当然相去甚远!大课间结束后,数学课代表下发了昨天的单元测试卷,小芸考了一百分,她的试卷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其余同学争相观之。于是,你抢我夺的,盆栽就在这激烈的战役中倒下了。看着巴西木的惨样,那些肇事者竟然在我迈进教室的瞬间作鸟兽散。接下来就有了我看到的那一幕!我尴尬得不知所措:我竟然在没调查到事情真相之前就自以为是地得出了结论,而且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善待了小观这样的学困生!我悔不能自已。

但令我更加后悔的事又在一年后不期而至。那是我带新一届初一之后的第一个星期, 我收到了小观的来信。信里的每一个字都工工整整,尽管语句并不很通顺,但朴实的字眼里蕴含的全是对我的感激!说我是教过他的老师中最好的一个,从来不给他脸色看,尽管他成绩差,拖了班级后腿但总是对他很宽容。读着读着,我的脸禁不住热了起来,我哪有小观说得那么好,以至于拿起笔给他回信时都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在接连揉团了好几张信纸后,回信终于不了了之了。

也正因为这一躲懒,我的心在三年之后更加沉重。那是小观他们那届学生去读大学前夕,瑶瑶到我家来,我们东拉西扯地聊了好多。聊着聊着瑶瑶就说起了小观,说他将去乌克兰学美术。还说小观曾在高一时,给班里那些善待他的人分别写过一封信,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可给他回信的只有瑶瑶一人,他很失落。在以后给瑶瑶的信里说他初中三年虽然少有同学欺负他,也没有老师为难他,但他还是有点伤心,因为身边的人给他的几乎全是同情、宽容、帮助,却很少给他认同!

我无地自容!也许是因为小观爸爸对小观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他能安安稳稳地走过初中三年;也许是因为小观性格比较孤僻,平日里与老师、同学交流不多;也许是因为小观学习成绩不好,反正我给他的似乎真的只有帮助、宽慰、容忍、同情,要求几乎没有提过,认同更是少之又少,有时甚至自动忽略,让他在初中三年里始终与“优秀”失之交臂!我哪有发现他对认同竟由衷地渴望!

[反思]

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相同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一部分学生成了所谓的优秀生,而另有一小部分学生则成了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大多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自我评价低,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看别人什么都行,瞧自己样样不行。他们对周围事物过分敏感,经常陷入高度的焦虑之中,生活极其抑郁。尽管我们给了学困生耐心、宽容和帮助,但我们是否对学困生有思维定势,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就对他们缺少期待,让学困生在这样缺少期待的教育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打心底里觉得自己的确不如别人。所以,当我们面对学困生的时候,请先摒弃“他是学困生”的想法,告诉自己:那是一个有想法、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孩子,可能他的想法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他们不希望自己一直生活在别人的怜悯、照顾中,一味地以弱者的身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始终扣着“我不如别人”的帽子,他们其实也有一定的能力做好一定的事情!当我们真心诚意地关心、帮助学困生的时候,别忘了给他们更多的肯定、认同,更合理的期待,让他们打心底里觉得自己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以此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内动力,让他们也能抬头挺胸说一声:“我,也能行!”

(作者单位 浙江省奉化市实验中学)

上一篇:学好高中生物的策略 下一篇:教学应保持“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