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时间:2022-08-26 12:26:44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那么,当前我们经济中的短板在哪里,应该如何补,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我谈几点看法。

战略性新兴产业GDP占比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产业链中的短板在哪里?中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切中了要害、抓住了实质。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积极培育、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这对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很重要。

在整个工业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利润增速仍达到约8.9%,这两年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幅比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始终高约5%。但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只有11.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更是不足8%。新产业的增长远不能弥补传统产业下滑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都必须加快发展,提升其在GDP中的占比。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涉及到一些关键环节和主体。

首先,要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尤其要重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顶层设计来看,要加强合理规划,包括全国、区域、行业的规划。各地要从资源、环境、市场和产业基础出发,选准主导产业,尤其注重差别化发展,不能什么都搞,以免造成新一轮重复建设。

其次,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在“十三五”规划的总框架下,增加技术改造相关规划,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和投资信息,从而增强前瞻性,避免盲目性。抓住重点项目,放开一般性项目,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增强政策支持,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增强金融机构支持,支持技术改造发股票债券。

第三,在此过程中,企业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主体。从企业的层面,要与国际同行对标达标,要分析找准全流程中的瓶颈和短板。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优化、两化融合,消除瓶颈、补齐短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当然,实施中也要注意防止假借补短板变相盲目扩能。

加快技术改造 提升“人控机器”水平

技术改造是避免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实体经济的业务利润率,促使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转移。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了经济指标,不仅拉动了需求,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与欧美发达国家、新型工业化要求相比,我国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仍然偏低,还有很大潜力。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技术改造的能力和意愿还有待提升。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和投资引导,财税金融等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当前很多地方在推进“机器代人”。“机器代人”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就要从分母上减少用人,分子上增加生产附加值。这的确会对部分传统行业的就业带来影响,但也能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

我建议在“机器代人”后面加个“人控机器”。现在机器人的使用范围更广,包括工业数控机器人、生活服务机器人,这些人工智能的产品都要靠人去制造、维修维护,会带来更多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并倒逼劳动者提高素质来适应新形势。

发展“互联网+制造业” 打造“中国智造”

当今中国正进入工业化的中后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最应该突出的是“互联网+制造业”,制造业是创业创新的主战场,制造业为其他专项行动提供了巨大需求和物质装备的支撑。

现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等都取得了突破和明显的成果,但是在“互联网+制造业”上力度还不够。根据中国国情,想要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工业化的目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发展“互联网+制造业”。

要注意的是“互联网+”的过程中,谁是行动主体。我认为被“+”的行业才是行动主体。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金融能够提高金融信息化和效率,物流可以提高物流智能化程度,建设智慧物流和智能仓储、发展电子商务。

由于是行动的主体,被“+”的制造业不应消极等待,而要主动拥抱互联网,要充分肯定互联网的特殊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进行跨界融合。

此外,要注意运用好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另一个手段――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嵌入、集成到制造过程中,改变从产品到产业链的制造全流程,提高产品附加值,迈向价值链的高端。现在人们往往只重视互联网,而忽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包括无线通信、电子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

上一篇:一人生活一人食 下一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