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对大学校园学生讲座的调查

时间:2022-08-26 11:57:44

任重道远—对大学校园学生讲座的调查

任重道远——对大学校园学生讲座的调查

调查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调查背景及目的:

讲座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成功地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大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大师们的风采。事实上,作为高等院校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校园讲座历来深受大学生们欢迎。然而随着时常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文明融入大学校园,昔日象牙塔里热心于学术研究的莘莘学子渐渐转而热衷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相反很少有人再愿意从百忙之中抽时间、持一颗虔诚之心去听一堂讲座,尤其是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讲座经常出现请人甚至求人参加的现象,冷场也已司空见惯。

讲座是大学校园里一种宝贵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

因此,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对校园讲座兴趣的丧失以及不信任危机,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以通过了解大学生对校园讲座的看法、态度并征求他们对改善现状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总结出讲座“上座率”不高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途径,以期使以后的讲座更有针对性、时间安排更合理、讲座更有吸引力,能有更多的同学参与。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校02-03-04-05级本科生计200人。本次调查采用自编《学生讲座访问问卷》进行,包括10个选择题以及一个主观题;调查在各年级随机抽样进行。

样本构成情况:

性别构成:男生占41%,女生占59%

年级层次:大一占38%、大二占28%、大三占25%、大四占9%

专业性质状况:文科类81%、理科类19%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95%,其中大一75份,大二59份,大三48份,大四8份,回收率分别为96%、95%、94%、89%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讲座一族,人数几何?——听讲座频度情况

频度

性别

0次/学期

1-2次/学期

3-4次学期

4次以上

7%

40%

30%

23%

3%

30%

35%

32%

表(一)

频度

性别

0次/学期

1-2次/学期

3-4次学期

4次以上

大一

2%

27%

36%

35%

大二

5%

33%

32%

30%

大三

9%

37%

30%

27%

大四

3%

28%

31%

38%

表(二)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5%的大学生每学期一次讲座都没听过,40%的同学平均每学期听一至二次讲座,每学期平均听三至四次的学生占到31%,而平均每学期四次以上只占24%。可见,比较稳定的“讲座族”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而三分之二的学生只是偶尔或根本不曾光临讲座现场。

听讲座的频度与专业性质情况的关系并不显著,文科生与理科生对待讲座的热情基本一致。

根据表一所示,几乎不听讲座的学生在男生中占的比率(7%)比女生(3%)高,而平均每学期听四次以上的男生比例(23%)比女生(32%)低出9个百分点,这表明女生较男生对讲座的热情更高。

另根据表(二)数据显示,根本不听讲座的学生在各个年级所占的比率分别为大一(2%)、大二(5%)、大三(9%)、大四(3%),大一、大四明显低于大二、大三,同时,平均每学期听讲座四次以上的学生大一占35大二占30大三占27大四占38,大一、大四明显高于大二、大三,听讲座的频度与年级关系为大一、大四学生参加讲座比大二、大三普遍更多。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大一、大四学生课业负担较大二、大三轻的缘故。总之,这样的结果另人沮丧,众所周知,很多人文性质的讲座能够极大地提高校园的文化氛围,讲座对学生好处多多,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很少参与进来,而只有约占三分之一的求知欲很强、积极性较高的同学经常听讲座。

二、哪类讲座最受欢迎?——讲座主题探析

讲座类别

学术类

生活保健类

主题教育类

生活美容类

其他

中选率

54%

4%

29%

6%

7%

表(三)各类讲座受欢迎程度

根据表三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54%)选择了学术类讲座,这与历来学校学术氛围的背景有关,也是学校大力重视、广大莘莘学子致力于学术研究的结果使然。

类别

性别

生活保健类

生活美容类

2%

2%

6%

10%

表(四)性别差异与讲座兴趣的关系

从表四可知,性别差异与讲座兴趣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热衷于生活保健类和生活美容类讲座的男生都占2%,相反,6%和10%的女生分别对生活保健类和生活美容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自然与大学女生较男生更为爱美、更喜欢打扮不无关联。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比率

15%

20%

30%

35%

表(五)年级层次与对学术讲座兴趣的关系

从表五不难看出,年级层次与对学术类讲座的兴趣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随着年级层次的上升,对学术讲座的兴趣也愈加浓厚。从大一仅占15%、大二也只占20%,跃升到大三30%、大四35,递进趋势颇为明显。这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看出,根据大学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大一、大二重修公共课程,专业领域少有涉足,大三、大四则要求学生精攻专业,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对学术类讲座的兴趣自然也得以提升。

三、亟待完善——讲座信息渠道单一化

渠道

相关海报

朋友介绍

集体组织

比率

73%

6%

21%

表(六)各讲座信息渠道比率

由表六可知,广大学生了解讲座信息的渠道较为但一化,高达73%的同学都是通过相关海报获取讲座信息,另外朋友介绍和集体组织两种形式也各占6%和21%。这种较为单一化的讲座信息渠道有些许弊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通过作海报宣传讲座信息,效果并不甚理想。经常会出现海报展出不及时,抑或是讲座海报没有罢放到公共场合下显眼位置,从而造成很多同学都是在讲座过了以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个讲座的现象。还有一点,就是通过海报介绍讲座信息不够形象、具体,对同学们吸引力有限。至于造成讲座信息渠道单一化的原因则在于举办方缺少足够的资金,一般情况下都只能选择通过作展报宣传讲座信息,即使效果不理想。可见,要实现讲座信息渠道多元化、及时性、有效性,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四、校园讲座,魅力何在?——大学生参加讲座原因分析

原因

主题吸引人,对讲座内容感兴趣

讲座的主讲人吸引人

现场派送小礼品

集体组织,不得不去

打发时间,闲着也是闲着

讲座的相关海报宣传

其他

比率

42%

24%

8%

19%

6%

31%

4%

表(七)

根据表七的调查数据显示,42%的同学选听讲座的主要判断标准是主题是否吸引人,自己是否对讲座内容感兴趣,这很符合大学生性格,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24%的同学选听讲座则主要看重的是主讲人的名望,讲座的主讲人如此吸引人就在于学子固有的名师崇拜情结,确实,大牌人物出场,名头一亮,肌肤就是讲座爆满的保证。讲座的相关海报宣传(31%)也是影响“上座率”的重要因素。很不正常的是竟然8%的同学是因为现场派送才去听讲座,6%的同学是由于闲着也是闲着,为了打发时间才选择去听讲座。对此,不少讲座举办者反映“电影基本上每场爆满,但讲座很少有这种场面。有时候来的人不多,就会觉得对不起老师。因为讲座都是免费的,老师们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却只有那么一点人来。同学们不太理解,我们好像总是求着他们来接受这种教育。”

这三类情况又从某种意义上明显反映出不少同学对讲座兴趣的缺失、热情的冷淡、积极性的降低。

原因

年级

主题吸引人,对讲座内容感兴趣;讲座的主讲人吸引人

现场派送小礼品;

集体组织,不得不去;打发时间,闲着也是闲着

讲座的相关海报宣传

大一、二学生

24%

24%

17%

大三、四学生

42%

9%

14%

表(八)年级层次与选听讲座原因之间关系

根据表八的调查数据显示,大三、四学生(42%)比大一、二学生(24%)更侧重于主讲人以及讲座的主题,而大一、二学生所占的比例(24%)比大三、四(9%)高许多。至于海报宣传的效应,则两者之间并无多大差异。

五、有所收获,但仍不足——校园讲座质量分析

讲座质量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比率

0.05%

32.2%

67%

0.65%

0.1%

表(九)对于讲座质量不同评价的比率

由表九可知,在听讲座的过程中,高达67%的同学认为讲座质量一般,有所收获,但仍不足,32.2%的同学认为讲座质量举办得较好,很有收获,仅有0.05%的同学认为讲座质量很好,相反0.65%和0.1%的同学认为讲座质量较差或很差,这是应该引起讲座举办者足够认识和反省的现象。

同学普遍反映讲座质量一般或较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讲座中有价值的东西尚有欠缺,主讲人能力水平所限的原因,也难免讲座形式单一老套的原因。

六、路漫漫其修远兮——讲座完善,任重道远

需要改进方面

主题、内容

组织形式多样化

增强与观众的互动

邀请知名主讲人

加大宣传力度

比率

34%

18%

19%

18.5%

11%

表(十)校园讲座需要改进之处所占比率

根据表十的数据表明,目前同学们认为校园讲座的开展最为迫切需要改进的是讲座的主题和内容,比率高达34%;其次,认为组织形式应该实现多样化、增强与观众互动、邀请知名主讲人比率分别达到18%、19%、18.5%,此外也有11%的同学认为校园讲座的宣传形式和力度需要改进。

对于这样的数字确实比较符合目前现状和事实,主题不够吸引人、内容覆盖面小已司空见惯、组织形式但一化也成积重难返之势。对于互动环节,,根据另一项数据调查表明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中只有32%表示会主动提问,而48%害怕自己的问题幼稚不敢去问,其他20%的人则觉得提不提高都无所谓。

七、讲座内容,百花齐放

内容

关于挑战杯竞赛的相关指导

关于两会相关精神的学习

关于英语四级的学习指导

关于春季护肤、保养的知识

成功人士经验介绍

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

比率

7%

4%

11%

15%

29%

34%

表(十一)不同内容的讲座受欢迎程度

从表十一可知,占总数34%的同学迫切希望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成功人士经验介绍也同样受广大同学普遍欢迎,占到29%,7%的同学希望参加关于挑战杯竞赛的相关指导。而这一类同学当中又以大二、三为主体,占到总人数的72%,这也正好与目前大二、大三学生热衷于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形势相吻合;关于两会相关精神的学习这一内容则只占4%,且这4%的群体中文科生就占到94%,的确是专业性质与讲座内容呈正相关。11%的同学则希望参加关于英语四级学习指导这一主要内容的讲座,其中大二学生便占到84%,目前正值春季,因此关于春季护肤、保养的知识介绍的讲座受欢迎程度达到15%,尤其是女生更是高达87%。

建议与意见

针对以上结果和相关分析,并在总体广大同学对校园讲座意见和看法基础之上,我们特提出一些欠成熟的建议,仅供有关方面参考。

针对校园讲座的相关意见

一、在讲座安排上,时间分配不尽合理,有时很密集,有时很久没有;

二、在讲座内容上,覆盖面小,“冷门”专业很少涉及:计算机、四级等功利性讲座太多,人文类讲座欠缺,和大学校园的人文气息不符;讲座应更加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多讲些社会前沿的东西;

三、现场纪律不够好,互动时间不充分,形式单一;

四、缺少大师级的人物,领略不到大家的风采,使讲座本身的吸引力下降;

五、专业讲座太过空泛,应讲得通俗一点,深刻点,多些实质性的内容。

改善校园讲座现状的相关建议

一、(主)举办方

1、(主)举办方应该纯洁策划讲座的目的,减少功利性

2、(主)举办方应该尽力多请有名望、受广大同学欢迎的专家、教授作为主讲人

3、讲座时间的安排要尽量合理、合宜,最好选定在周末晚上举行。同时要避免与其他大型讲座在时间上的冲突。

4、完善讲座信息公布机制,实现信息渠道多元化、信息传播及时化。讲座标题和海报广告词是影响“上座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当前条件下组织讲座的举办方不妨在海报创作上多做文章。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举办方积极寻求资金和媒体支持,加大讲座宣传力度实现信息渠道多元化。

5、讲座的组织开展形式要尽力实现多样化、完善互动方式。

二、主讲人

1、在讲座主题的选定上,主办放应该多选择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富有人文气息的主题

2、在讲座内容的确定上,应该更实际,更贴近上午能够货,更加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多讲些社会前沿的东西,而忌讳夸夸其谈

3、演讲方式上力求创新,最大限度调动听讲人的兴趣,尽量避免单向灌输、空谈理论,积极寻求和创造互动空间。

三、听讲人

首先,别把人神化。因为作讲座的往往是很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大学生容易将他们的偶像化,之后又觉得他们都是普通的人,落差太大;

其次,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学会提炼。讲演者往往会就此话题泛泛而谈,作为听者要学会提炼重点和深化内容,这是一项重要技能。最后,要注意学习讲演者所用的技巧。主讲人大都是来自一线的工作者,会提到很多工作中的技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

此次调查活动得到了学院老师及各为同学的大力支持,在此特表示感谢。希望你们的再加上我们的努力能得到很好的回报!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关与社会实践部

权益与就业指导指导中心

上一篇:秋粮生产及价格预测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水文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队伍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