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与思考

时间:2022-08-26 10:36:12

安徽省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与思考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人畜争粮加剧、畜产废弃物增多、环境污染加重、碳排放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严重影响人畜的生存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低碳畜牧业和资源再利用的关键。根据毫州市的动物、植物、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探讨适宜毫州市实际的多种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 低碳畜牧业 安徽省 规模养殖

近几年来,毫州市在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方面,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走新型产业化之路,探索出了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数量、质量、效益的同步增长。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的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实现低碳畜牧业,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1.“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循环链。这一循环链以畜产品加工为龙头,从粮食生产到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不断转化增值,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畜产品加工业的废弃物(血、羽毛、骨骼等)通过加工,又转化为饲料原料,实现了物质能量循环使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循环链。

2.“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循环链。通过在规模养殖场户大力实施“沼气工程”或通过畜禽粪便的生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使大量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既生成新的能源和资源,又减少了污染,净化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又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肥源,减少化肥施用量,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3.“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草食家畜养殖-过腹还田”循环链这一循环链。通过开发秸秆饲料资源,发展生态型、节粮型畜牧业,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以农养牧,以牧保农,农牧并举,推动了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实现低碳畜牧业的措施和建议

1.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实行产业化经营

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是整个畜牧产业循环链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够拉长产业链条,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大各项扶持力度,精心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的引进力度,努力提高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三是支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是加强良种繁育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二是加大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龙头企业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大力推广规模饲养、疫病综合防控、配合饲料生产、秸秆青贮氨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3.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高畜产品质量

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的绿色、安全、营养食品日益成为食品生产的发展方向。全市以畜牧业质量标准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

4.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在防控工作中,毫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应急机制和长效机制,坚决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大会战,不断完善组织指挥系统、预警预报系统、防疫监督系统、疫情控制系统,狠抓以疫情监测、强制免疫、消毒灭源、检疫监督和疫情处置等为重点的五项措施的落实,全面提高防控工作水平。

三、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1.畜禽粪污排放的危害性

畜禽废弃物、粪尿和污水数量大,所含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非常多,它们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孳生蚊蝇、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畜禽粪污排放对碳排放的影响

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直接表现为来自于畜禽呼吸、排气、粪便发酵、土地使用等方面。其中畜禽粪尿带来的碳排放列在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之首,其次,冲洗地面、墙壁、栏杆、尿沟、运动场的污水,打扫垫草、地面的污物,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3.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低碳畜牧业的关键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一方面是减少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本身的碳排放,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煤、油、燃气、化肥和农药等生产与使用,这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浅析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与节水技术措施 下一篇:冬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