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or求己

时间:2022-08-26 09:29:10

随着技术发展,人们选择手动变速箱的理由似乎越来越少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为得到答案,我们对消费者的选择和不同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并挑选5款不同级别车型进行了不同变速方式间的对比测试

们发明自动变速箱的初衷非常简单——让驾驶变得容易。对于一名熟练的驾驶员来说,踩下离合器并推动变速杆就像准确挠到手臂上的瘙痒处一样简单,但想要自动实现这一过程却需要极为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电子程序。尽管早在15年之前,计算机就已经可以战胜最顶级的国际象棋大师了,可是时至今日一块芯片仍不会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自己瘙痒的位置。同理,自动变速箱也不会比驾驶者更清楚自己的驾驶意图,而驾驶意图通常与是否换挡、换几挡密切相关。下一步动作是加速、巡航还是准备停车都可能意味着不同的挡位选择。

或许正是出于这一原因,75%的欧洲消费者仍然选择手动变速箱。当然,历史的偏见不容忽视。自动变速箱发源于美国,那里是大排量发动机的天堂,对于燃油效率也不如欧洲敏感。因此早期的一些自动变速箱甚至只有两个前进挡。而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当自动变速箱从大排量车型开始向下推广时,通常会与扭矩孱弱的内燃机不幸组合在一起,加之很“软”的液力变扭器和挡位少,给人们留下了自动变速箱缺乏活力、油耗高的记忆。

我国市场的情况与欧洲不同,绝大多数选择手挡变速箱的中国人似乎只出于一个原因——价格便宜。如果不考虑产量、库存等造成的市场优惠因素,无论哪种自动变速箱都比手动变速箱更贵。半自动变速箱花费最少,大概需要多花4千到5千元;在另一端,大众汽车高尔夫和菲亚特飞翔的双离合版本要比手动版贵1.4万元。这与欧洲的情况大致相仿,但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在中国20万左右级别的车型通常只是名义上提供手动版本,而更贵的车通常根本没有这个选项——大概是因为在价格不那么敏感的领域人们很少会选择手动挡了。

鉴于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世所共知,将人们对自动变速箱的偏爱完全归结为不愿手动换挡似乎并不妥当,事实上道路状况和驾驶习惯都是重要原因。另一个可能的因素是,汽车在中国的大面积普及恰好赶上变速箱技术进步最快的时期,挡位数量越来越多的传统自动变速箱、无级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箱使大部分中国驾驶者从来没有为自动换挡付出太多代价。

如果从换挡速度和燃油经济性角度来说,民用自动变速箱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手挡变速箱的水平。以LP700-4使用的ISR半自动变速箱为例,通过为相邻挡位设置独立的拨叉,兰博基尼声称完成一次换挡只需50毫秒,比任何手动变速箱都快。这显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过很多普通轿车上使用的双离合变速箱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对比测试成绩可以证明我的说法,使用双离合变速箱的A200和途观可以比相同发动机的手动挡车型更快完成百公里加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所测试的5款车型、3种自动变速方案中,仍没有哪一款可以比手动变速箱更快完成降挡加速过程。

在燃油经济性方面,半自动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箱的表现都令人满意。这主要是由于它们所使用的离合器机构与手挡变速箱原理类似。通过增加挡位数量和改进液力变扭器,传统自动变速箱的油耗水平也已经越来越接近手动变速箱了。无级变速箱的优势在于理论上可以使发动机保持在最佳转速,并提供更宽广的齿比范围。不过传动效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完美解决,传动带的打滑仍无法完全避免,导致那些漂亮的油耗数字只能出现在巡航状态。但这并不影响无级变速在油电混合动力方案中大显身手。

上一篇:野趣 11期 下一篇:广汽本田 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