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时间:2022-08-26 07:50:05

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追求豪华奢侈、铺张浪费的风气比较盛行,园林建设中攀比斗富之风愈演愈烈。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对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作了初步探讨,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园林 景观 绿化 造园 节约

近些年来,由于思想和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园林建设中存在着注重视角效应而忽略环境效益的现象。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追求豪华奢侈、铺张浪费的风气比较盛行,园林建设中攀比斗富之风愈演愈烈。在标新立异、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指导下,各式各样的奇花异木飘洋过海,大树古树移栽之风屡禁不止。不仅如此,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方式,如反季节移栽和逆镜种植,追求视角效应的堆山挖湖,甚至填湖造园等等,遍地开花。不讲科学的园林建设,不仅造成宝贵的自然物质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耗费巨资带来的是当地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科学泰斗钱学森教授曾经强调,园林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与教育事业、科学技术事业、文学艺术事业等并列。因此,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口号,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有利。

1 脚踏实地做好四方面工作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至少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之为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做起,脚踏实地的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倡导勤俭节约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要在决策者的思想认识上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追求豪华奢侈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二是建立健全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从法规上和制度上杜绝浪费型园林建设和运营模式;三是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扶持,鼓励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科研工作与推广工作,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观念和经验;四是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入手,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导则和施工养护及运营管理规范,集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型或环境破坏型园林绿化模式的盛行,实行园林绿化建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2 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

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范山模水的景观类型而著称,造园受到水、土、石、木等自然资源的巨大限制。在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营造自然山水园,势必要耗费巨大的自然资源和人力物力。因此,当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不顾当地资源条件,一味追求理想化景观类型,从而改变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造成外来景观入侵的建设模式,是中国园林绿化建设普遍资源消耗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

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应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园林绿化。要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之路,彻底改变现有的园林绿化美学观念。要抛弃娇柔造作的园林趣味,追求朴实自然的园林气息。

3 节约型园林的技术措施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周期长而涉及面广是其显著特点。既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抓起,又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同时还应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节地、节土、节电、节水、节能、节力、节材等几个方面:

3.1 节地型园林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建设节地型园林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在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我国园林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应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3.2 节土型园林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的回填土和种植土,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田,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些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堆砌的高大土丘,因植物生长困难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节土型园林建设应从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设计要求出发,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园林绿化节约土壤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3.3 节电型园林

近年来,由于大型城市广场、音乐喷泉和景观大道等城市形象工程的盛行,造成全国各地在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的电能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更有甚者,花哨的夜景照明不是用来突出园林中的景物,而是追求造型奇特的灯具装饰效果,或者追求亮如白昼的夜景效果。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中电能消耗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并亟待出台有关城市和园林绿化夜景照明方面的设计规范。

3.4 节水型园林

节水的实质是在合理的生产布局和生产组织的前提下,为实现统一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符合经济规律的可持续管理手段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节水型园林主要体现在广泛提倡使用集水技术,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建设节水型园林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井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布料减少水分渗透等,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软管穿孔输水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饿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3.5 节能型园林

节约能源并不是单纯的少用能源,而是力争使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创造更大的效益。节能技术作为节约型园林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提倡并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郊野公园或高速公路绿化,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解决照明、灌溉问题,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另外,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的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于营造节能型园林绿化,还能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3.6 节力型园林

节力型园林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约10年的养护费用就相当于园林的建设费用,园林的养护费用已经成为政府的巨大负担。尤其是在我国,随着人力资源成本逐渐提高,园林绿化的养护成本也将越来越高,现在若忽视养护管理问题,园林绿化有可能很快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难以承受之重,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节约人力、便于养护,理应作为节约型园林的考核标准之一。

3.7 节材型园林

建设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或再利用的方法,形成十分奇特有趣的园林小品。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以及利用死树枯干形成的园林景观等等。此外,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与其将其大量焚烧或作为生活垃圾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或环境的破坏,不如将其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此外,我国还是农业大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造成乡村景观的丧失,另一方面大量的失地农民也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因此,将园林绿化建设与保护和建设乡村景观相结合,既能解决部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又能提高园林绿化的经济收益,营造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

4 结束语

园林建设的时空性较强,建设者们在学习和借鉴本文的同时,应结合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力行节约,积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园林作品。

上一篇:对房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墙体开裂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电压互感器绝缘性能下降分析及故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