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声,奇在哪里

时间:2022-08-26 06:45:12

A Cappella 纯人声无伴奏组合――奇声乐团,2013年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组合而成。成员们青春、活力、美丽、帅气、积极向上、拼搏奋进,三女四男,均为在校学生。该组合融入很多现代流行元素,以人声模仿为特色,活跃在整个校园。2013年末举办了“爱是永恒”流行专场音乐会。2014学院开设重唱课程,韩媛媛老师对奇声乐团进行指导排练,同年带领奇声乐团跟随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艺术团进行巡演。2014年7月,参加第四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获得流行组金奖。2014年9月,为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教育演出。2014年10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我的中国梦”国庆65周年十一游园演出,演唱两首作品。

知道要采访奇声乐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主管音乐的副院长黄珊珊主动赶来“站台”,为同学们加油。

黄珊珊: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一贯追求。“奇声乐团”的同学们是我们学校人才培养的一次有效探索,在他们学习专业的同时,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及扩展课程,使学生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他们就业打下一个良好基础,为他们能够顺利走向社会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奇声乐团的健康成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阿卡贝拉这种音乐形式目前在国际上较为流行,我们就从大一开始开设这门课程,并进行积极的教学实践,从学美声唱法的、学流行唱法的学生当中选拔人才,成立了奇声乐团。这个乐团的成立、成长,同学们做出了很大努力,我们音乐系的韩媛媛老师也付出了很多心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社会对我们教学实践方面的尝试和努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奇声乐团成立不到两年,参加了各种类别的舞台演出,媒体对他们给予了很大关注,观众也是好评如潮。去年夏天,奇声乐团参加了第四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获得流行组金奖。

还有一个学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即将踏上社会,开启自己人生旅途新的篇章。我祝愿他们在新的生活中艺术精进,事业有成,人生美满。

奇声乐团的成员整齐地坐成一排。安排采访的祁欣之前告诉我,乐团共有7名成员,他们的指导老师韩媛媛老师也会过来。我数了数:一共8个人,个个年轻,富于朝气。听过黄副院长的介绍,我印象中的韩媛媛应该属于德高望重那一类的。我于是问:“韩老师还没来吗?”不料,其中的一个年轻女子举手说:“我就是韩媛媛。”

韩媛媛,就职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担任合唱指挥及阿卡贝拉专业教师。2012年组建学生乐队“蚂蚁人声乐团”,参加深圳卫视《The sing off清唱团》节目录制;2013年组建学生乐队“奇声乐团”并担任指导教师,曾获得第四届孔雀奖全国声乐大赛流行组金奖。

韩媛媛:2002年,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建了炫声人声乐团,纯人声无伴奏演唱,翻译过来就是阿卡贝拉。我和成员们共同探讨和摸索这种艺术形式,同时,我们也在国内经常演出和作推广。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媒体和观众的认可,CCTV、BTV等各大卫视将我们这个乐团誉为:“中国第一人声乐团”“中国最具实力和声组合”;第一个定义人声乐团的团队;中国第一个出国交流演出的纯人声无伴奏组合;中国第一个用人声模仿电吉他solo的A Cappella纯人声无伴奏组合;中国上镜率最高的阿卡贝拉(A Cappella)组合之一。

后来,我们感觉要将这种艺术持之以恒地进行推广,把它列入音乐课教程是最好的方式。于是,我就开始在我们学院推广这项艺术。同时,采取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组建学生阿卡贝拉乐团。最早的是2009年组建的蚂蚁人声乐团,积累了一些经验;到2013年10月,新组建了奇声乐团。

阿卡贝拉这种形式在国外很流行,风格上有点类似于教堂唱诗班的无伴奏、纯人声的演唱,这类艺术目前在欧洲最火。这方面中国相对落后,水平不高。我们一直在做这个阿卡贝拉,想把这个市场化。我本身是教合唱指挥和和声的,有这方面的优势。我把这个想法跟院、系领导一汇报,他们都是大力支持,所以乐团组建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当时,阿卡贝拉还没有列为课程,所以在选学生方面,要求综合能力很高,既要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还必须音准能力高,演唱能力强。我们的曲目以流行歌曲为主,同时还强调舞台的表演能力,无论是台上表演,还是电视播出,具有较高的视听和观赏性,好听,还好看。

在选人方面,我们的标准是:性格不好,专业免谈。也就是说,你可能演唱方面个人成绩很好,但你在性格方面有些问题,很难跟人合作,这样的人我们宁愿不要。在阿卡贝拉里,每个人的角色不一样,有着严格的分工,每个人都要有团队精神,其中一个人只要稍微有点差池,就可能把大家都带偏了。

有合作精神,这只是第一步,特别困难的是,在音准上要有较高的专业修养。不客气地说,我们现在的舞台表演上,10个明星里有9个唱着唱着就跑了调的。我们的学生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没别的办法,只有多练,多合作,把问题降到最少。另外一个就是抗干扰的能力,别人一唱就能把你带跑的,那也不行。你就是你,你该唱什么就唱什么。

应该说,为奇声乐团的成长我付出了很多心血。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同学们很努力,他们在用心学习,特别地用心。我很欣慰,感觉所有付出都是很值的:还有什么比学生努力学习对老师更好的回报呢?

再往下,将阿卡贝拉列入教学课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奇声乐团的成功,让大家都看到了阿卡贝拉的可学习、可推广性。现在,将阿卡贝拉真正作为专业,进行系统教学的学校只有我们一家。严格说起来,阿卡贝拉属于重唱的范畴,但又是单独细分出来的一个门类,这在别的学校还是没有的。这也体现了我们院、系对艺术创新是非常支持的。

今年夏天,他们中的6个人要毕业了。跟他们分手,我真有点舍不得。不过说起来,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好学生一茬一茬地送上社会,希望他们将艺术发扬光大,去推动中国的阿卡贝拉事业。就目前的环境来看,这很难,但我们会在不同的岗位上一起努力。

同学们,加油!

韩老师说到动情处,同学们一片肃静。见此情景,我问韩老师:“平时他们都那么严肃吗?”她莞尔一笑,“可调皮了。不信你可以问问。”我于是挨个儿问了过来。

黄修赫:我大三,乐团里的贝司。我学的是通俗唱法专业,以低音为主,节奏为主。乐团里我的音区是最低的,没有人比我更低了,俗话说是托底的。现代阿卡贝拉和声里主唱人声鼓,模仿乐器。老师您听这个:噔,噔,噔。很容易是吧?其实可难了。嘴要闭上,要发出胸腔共鸣。时间一长,胸都发胀,可难受了。再难受也得练啊是不是。

谢晨:B Box,为大家带节奏带速度,唱出好的效果,是乐团里最最活跃的部分,一会儿来段架子鼓,一会儿打几下。不过我最受不了的是别人拿我跟口技比,实际上是有本质区别的,也是和声里的一种。

韩茹丹:我主修美声,在奇声里是唯一一个女高音,跟合唱团里的女高音音区没差别,只是唱法上不一样,以和声为主。我在外面参加了合唱团,能明显感觉到这之间的不同。

王春:我是乐团里唯一的大二学生,学流行的。我唱次女高音,就是比女高音低,比女中音又高,属于中间声部。

陈宇:我唱女中音。是乐团里的主唱。我在其中需要跟其他声部多次磨合。跟女高、次女高合到一起,就像是一个人唱出来的,有很强的立体感。

刘歆迪:我唱男高声部。学流行的。我就像黏合剂,黏合男女声的,同时能承担男高和女中。

(韩老师插话:这个角色很重要。高的时候比女高音还高,低的时候可以跟男低音比一比。)

王辰:我唱男中,适合爆发的。

(韩老师插话:属于正常的男声。)

刘歆迪的顽皮劲儿上来了:韩老师,您的意思是我不正常喽?

众人哈哈大笑。

最后,应我的请求,奇声乐团的7个小伙伴完整地演唱了一段曲子。

听后,我对他们说了我的评价:有如天籁。

上一篇:追忆京城百岁剃头匠靖奎 下一篇:悲耶喜耶?老会馆成了二人转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