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懒”妈妈

时间:2022-08-26 06:01:51

“我是一个‘懒’妈妈,可是我懒的有技巧,也懒的有成就----”每当我周围的一些年轻的妈妈向我抱怨自从孩子上了学自己不但没感到轻松,相反还更累的时候,我就这样情不自禁地哼哼起来。气得她们一边向我“咬牙切齿”,又一边 “满脸堆笑”地向我讨教经验。呵呵,你别说,我心里还真有一点自豪感。

我周围的一些年轻妈妈们相比我来说,对孩子可谓是“勤快”的多了,孩子上学了, 她们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早上催促他起床,帮他整理书包,晚上陪他读书,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为他忙前顾后,可是效果如何呢?让她们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却不领父母的“勤”,依然我行我素,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妈妈们倒累得心力交瘁,于是,很多妈妈又都扼腕长叹起来,怨天尤人起来——

其实要我说,这些都是她们自己造成的,正是由于她们太勤劳了,反而养成了孩子的惰性,由于太关注孩子的学习,他反而变得没有责任感和自觉性,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是为大人学习的,对大人产生依赖性。长此下去,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是保证优秀成绩的关键,是支付将来成材的前提,是培养健全、独立人格的保证。看着这么多父母为“小皇帝”“小公主”们鞠躬尽瘁,我却反其道而行之。勤和懒是一对矛盾体,是互相牵制、相辅相成的。大人勤了,孩子就懒了;大人“懒”了,孩子就勤了。不信你看,我是如何做的——

“懒”得把事情做完,常留一半任务给孩子。我在为孩子做事时,经常偷懒,不把事情做全、做完,而是做一半、留一半。这一条经验可不是我独创的,是从一个优秀教师那里学来的。有一次我去一个当教师的朋友家串门,正碰上朋友的孩子双脚沾满泥浆,从外面玩回来。朋友在为孩子换鞋袜时,只给孩子穿上一只鞋、一只袜子后就走开了。见我很诧异,朋友解释说,这是他创造的家庭劳动教育法。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则由孩子独立完成。譬如,孩子的鞋脏了,就手把手教孩子擦亮一只鞋,另一只鞋交给他自己动手擦干净;孩子洗手时,只给他洗一只手,另一只手他自己去洗,因为这样可以迫使孩子为了两只鞋一样亮,两只手一样干净,而自己动手将另一只鞋也擦亮,另一只手也洗干净。

朋友的这种做法我很赞成,于是我在教育孩子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这样可以给孩子 提供接近劳动者和适当参与劳动的机会,是培养和训练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做的那一半,是家长给孩子树样板、指明方向,是引导性的示范;留下的那一半,是培养孩子自立、勤劳的机会,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过程。这个方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利用了孩子的心理,并在教育上加进了启迪与示范的色彩,不是强迫他们去做什么,而是积极引导他们要去做,因此,“要我做”也转成了“我要做”,其效果自然更胜一筹。

“懒”得管孩子生活上的琐事,让他的失误自己去弥补。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琐事,一般我都“懒”得过问,一般都是孩子发现了问题之后自己去弥补。记得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宫学画忘记了带纸,我看到之后也“懒”得替他拿,只是在一旁提醒孩子:“再检查一下,有没有忘记带的东西?”孩子漫不经心地回答“没有”,背起画夹就走了。到教室才发现没带纸,于是只好自己回家去拿。有人说我这样不管孩子未免太过分了,但在我看来,对孩子来说,惩罚错误的方法,必须是让他自己去改正。这次孩子虽然上课迟到了,但这事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现在儿子虽然才10岁,基本上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我觉得,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只会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太“勤快”了,孩子就变“懒”了。反之,则能调动孩子自己去管。让孩子“自己管”,他们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做个“懒”妈妈最合算。

“懒”得告诉孩子答案,总是让孩子自己想方法去解决。一般情况下,孩子问我问题,我都不直接告诉他,这不是说明我知识水平差,而是想启发孩子自己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的孩子在刚上学那阵子就特别爱问“这是什么啊”、“那是为什么啊”之类的问题,有时他一遇到困难就爱说“怎么办”、“我不会,你帮帮我吧”这些话。这事要放在有些家长身上,他们可能就会觉得仅仅是举手之劳就一帮到底了。实际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已经发展了,而3岁以上的孩子具有较高级、较复杂的思维能力。因此,家长不宜代替孩子思考。在孩子提出请求后,不必立即回答、立即帮助,要鼓励孩子动脑筋想一想、猜一猜,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帮助他成为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聪明孩子。要经常启发孩子: “动手试一试吧,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或者“动脑想一想吧,你一直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家长在这事上不能太“勤快”,要始终视孩子为成长的主人,视自己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助手,这样妈妈的“懒”反而会极大地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形成。

“懒”得啰嗦,培养孩子的控制力和自觉性。现在的孩子80%以上都对妈妈的啰嗦感到厌烦,有的父母为督促孩子学习,一天到晚像麻雀一样唠叨个没完没了。殊不知,重复的话孩子听多了耳朵也会起茧的,反而不当回事。周末,儿子打游戏打了很久,作业也没做,我问:“你准备打到几点?”他看看钟,说:“再打10分钟。”“好,说话算数。”10分钟过去了,我返回来一看,他还在打,我强忍怒气,脸上平静地说:“你平常不是说,说话要算数吗?”他不好意思了,歉意一笑,马上关掉电脑。在此之前,因我给他灌输过做人做事要守信用的意识,所以这次他才能愉快地接受。试想,如果我来个火冒三丈,一阵唠叨:“别打了,还不赶快做功课去,这样打下去,成绩怎么会好?以后考不上大学……”恐怕他口服心不服,做作业时还会“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后他打游戏,我要他自己规定时间,时间一到,必须马上关机。开始,他还要我监督,以后我偷偷观察,发现他自觉了,时间一到就不打了。都说打 游戏不好,但只要把握的好,可以变不利为有利,他从中学会了控制自己,克制欲望,培养了自制力、忍耐力和意志力等。而这些,正是重要的学习品质。

由此可见,妈妈的“勤”对孩子教育不见得有效,要看在什么方面勤。如果勤于唠叨、大摆道理,反而效果不佳;如果勤于寻找方法和对策,并能有效实施才是值得借鉴的。

上一篇:寒假有期 计划无限 下一篇:教师不能简单地理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