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在高校教学法活动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08-26 05:58:04

QC小组活动在高校教学法活动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已成为世界教育共同关注的主题,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高校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内部运行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关系到教学质量监控能否发挥作用,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保证程度。本文论述了在高校教学法活动中开展QC小组活动的步骤、方法、手段以及采取的各种措施,对提高教学质量收益明显。

关键词:高校;教学法;QC小组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089-01

质量管理(QC)小组实质上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工作人员,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的研究性组织。QC小组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方法之一,也是全面质量管理“全员性”特点的具体体现。1962年,日本首创了QC小组,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取得了极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78年我国诞生了第一个QC小组,之后,QC小组如雨后春笋,在各行各业中蓬勃发展起来,这支活跃在基层的质量管理队伍,以它特有的组织活动形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QC小组的思想与方法在教育领域同样进行了成功实践。对于高校而言,在全校范围内推行QC小组活动,可以发挥教学―线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和在其他层次上影响教育教学服务质量的有关人员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服务、管理质量,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QC小组在高校教学法活动中的实施步骤

(一)计划阶段。计划阶段是寻找问题的过程,包括选择课题、组建小组、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四个阶段。

1、选择课题。在选择课题时,应当从高校教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出发,结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较强针对性和代表性的课题,例如,我们选择“QC小组活动在高校教学法活动中的应用探讨”为课题,正是基于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对象具有的特殊性,与中学、甚至于上世纪的大学生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教育方法与手段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和提高。

2、组建小组。小组成员一般应服从“三三制原则”即:高校领导、一线教师、学生各占三分之一。充分体现QC小组“全员性”的特点,使领导、老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学校教学法活动。

3、现状调查。确定课题以后,应对以往教学法状况进行认真的调查,确定教学法的重要性和需要投入的多少,保证投入产出比符合经济性的要求。对于本课题,我们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某高校学生接受目前教学法的程度设立标准。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反应的教学法的问题在于(1)平铺直叙,方法单调,我教你听,灌输多启发少,教师只顾按时讲完规定内容而甚少问及学生的听课效果。(2)教师讲授过细,很少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大多数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被调动起来。(3)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忽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有些教师对课堂上学生违纪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若明若暗。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教育工作者应对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4、设定目标。针对目前的教学法状况,我们决定对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进师生感情。

(二)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三个阶段。

1、分析原因。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对产生问题的所有可能性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研究。我们小组成员进行座谈,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对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包括几个方面:(1)深受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的影响;(2)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计划、没有目标、缺乏系统性;(3)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的知道私下能够不够明确;(4)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手包办现象严重;(5)高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上升,大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力军,他们的弱点是职业态度欠佳、职业思想不稳定、主要经历没放在教学上;(6)部分教师为了评职称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科研上,忽略了教学;(7)学校没有严格规定教师教学考核标准;(8)教学管理体制不规范,学生存在侥幸心里。

2.制定对策。针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QC小组经过具体研究,确定了实施对策并布置具体实施计划,安排实施人员。对于深受传统教学法影响、没有严格的监管机制、教师教学态度不正确的要因,我们按照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要点》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观念端正才能考虑到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才能改变现状;设立学校教学督导团,代表学校配合学校教务处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参谋、沟通和评价;安排教学质量调查员,全面调查收集教学中的有关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学校教务处进行书面或口头放映,对教学管理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价值;安排各级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使各级领导能掌握最真实的教学情况;安排教师互听互讲达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目的;实施教学质量跟踪评价制度,使评价结果与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聘任、校内分配挂钩;对教学人员实施奖惩措施,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实施奖励,对造成教学事故的进行一定的惩罚。

3.实施对策。制定对策之后,我们要求小组成员必须严格按照实施计划所列出的对策方案,设计操作流程,并进行实际操作,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跟踪督导。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检查,保证小组成员都能按照计划规定完成实施计划。

(三)检查阶段。在进行对策实施过程中,应对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和检查。具体表现为应当注意收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过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QC小组分别组织学生在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教师互听互讲、实施教学质量跟踪评价制度、对教学人员实施奖惩措施后进行教学满意程度问卷调查,反馈信息良好。较以前的教学法有明显改善,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效果良好,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改变了以往满堂灌“涂鸦式”的教学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四)改进阶段。QC 小组应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没有产生效果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这次课题的运行过程看,虽然在小组成员的努力下,教学的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距离理想的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虽然小组对问题产生的要因进行了改进,但非要因因素仍对教学产生了部分消极影响。因此,小组决定在下一循环中针对非要因因素进行处理,以达到领导、教师、学生的理想目标。

QC小组活动在高校教学法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广泛、深入、有效的QC小组活动是促进高校教学法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教学法的不断改革,QC小组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在坚持不懈地开展QC小组活动的同时,不断深化QC小组活动,才能更好的为高校教学法活动服务。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

参考文献:

[1]王鹏.高职院校“SQL Server2000”课程中开展QC小组活动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7.2

[2]何啸峰,阳小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方法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7.12

[3]陈湛本,秦寿康.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

[4]汪浩.对高校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统计教育.2007.4

[5]杜祥培.建立和健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9,(9):23-26

[6]李伟.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误区与应对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6

上一篇: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下一篇:论系部教学档案建设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