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犊子”的欧阳中石

时间:2022-08-26 05:34:58

他是诗人,是书法家,是画家,也是教育家,但他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

他称济南破旧他感到亲切,济南发展他感到高兴。谁要当面说济南不好,他立马着急瞪眼。

他关注《齐鲁周刊》,曾多次接受本刊专访,就内容报道探讨自己的理解,也曾多次为本刊撰句题词。

“我今年没八十岁,八十六啦,还有八十岁吗?”

今年的6月11日,欧阳中石先生在济南舜耕山庄开心地对《齐鲁周刊》记者说,“我不是这家、那家,我不配,就是一个真正的、地地道道的教书匠,这个城市是培养我的地方,我也始终在这里成长,这个城市破旧我感到亲切,发生变化我感到高兴她的发展。”

这之前,本刊多次对欧阳中石先生进行过专访,相继发表过一系列报道。欧阳中石先生与本刊记者也多次就本刊报道内容进行过深度探讨。针对本刊策划主办的“发现山东・与大师同行”栏目,先生高高举起大拇指,认为“这个栏目开办的好,有意义,应该好好宣传山东文化,报道我们山东人,我们山东了不起”。关于本刊刊头中的“山东地图”是否破坏汉字整体美感,先生格外认真地说“我保留异议”。

1928年,欧阳中石先生出生于泰安,成长于济南。1951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毕业后便成为师范教育界的一员。1981年,他结束28年中学教师生涯,调入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

“这些年或许就是我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欧阳中石自嘲,“从小没想过将来干什么,打记事起,老师、家里人,特别是母亲,一直教导自己憨厚宽和。因此,成长过程中是必然还是偶然也不敢说――因为少无大志。当然,所谓不务正业不是说要干坏事,比如我是哲学系逻辑专业毕业的,结果从事了数学教学,这不是不务正业吗?”

欧阳中石笑称,无论如何都“不能误人子弟,只能自己速学。后来,又让我去教语文,还代过历史课,也教过体育、美术,再后来,学校需要人讲授化工原理学,我又边学习边拿起教鞭。现在想想,也蛮有兴趣的。”

在欧阳中石看来,“教书更要育人”关键是德,这也源于教导过他的大师们的言传身教,他说教他的那些老师“特别注重为人师表,有着崇高的育人精神”。因此,他也如同教自己的那些老师一样身体力行。“要终生自鉴,为什么?怕丢丑,怕浪费别人的时间。”

欧阳中石先生很少轻易表扬人,批评起来也直来直去,颇有山东人的率直气息――尽管他经常说“不错”、“很好”的口头禅。一次,他参加一位学生的书法展览,学生的书法水平令他大怒,不留情面地当着众多参观者,指斥其作品的不足和展览的草率。一个男生留着长发到他家里做客,他说男不男女不女的,像什么样子?什么时候头发短了再来见我!第二天,该男生果然理了一个平头,又来了。

而今,“生于鲁,长于齐,壮游京师”的欧阳中石已成为山东人的一个代表符号。虽年过八旬,但行动敏捷,思路清晰,一开口便让人感到他的充满个性和平易近人。而对于家乡济南,老人说起来更是激情满怀。“今年4月,我受山东省教育厅邀请到济南制锦市小学开会,当时一算,我和老伴正好从那个小学毕业72周年。”欧阳中石很是感慨,“在济南这个地方,越破旧我就越感到亲切,城市变了新面貌,我也很高兴,因为她有了新发展。这里是我的家,我喜欢这里。自己家的事好不好我能说,但外人不能说。我是山东出来的年轻人,再回到家里感觉什么都是好的。”

上一篇:张炜:一个作家的生命品质 下一篇:15年,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