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6 03:29:51

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育强调“在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92-02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终生受用;其最大的优点是给每个成员提供了相当的活动空间,使学习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习他人的优点,反省自我不足,在思维的碰撞交锋中,获得共同的提高与发展,同时满足学生“表现欲”和“归属感”的情感需要;学生学习评价也由传统的常模参照评价转化为一种标准参考: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后达到的认知水平与原有的认知水平作对比,以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的提高作为学生个人评价标准。评价中心也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达标,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学生个体评价与小组团队评价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改进自我,树立共同提高观念,促进全面发展。

一、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乐于交流,善于合作,教师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水平,有效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对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积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讨,敢于质疑,大胆发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能否接受合作学习的理念,是合作学习能否发挥实效的基石。

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选择为例,设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⑴知道什么是农业生产,理解农业生产的选择实质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⑵知道农业区位因素,学会判断某种或某地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⑶能够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具体课堂流程如下:

1.依据学习目标,设置目标任务,给出具体的学法指导要求。

2.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学习,达成目标任务。

第一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投影上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小麦,东北地区大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内蒙古草原放牧牛、羊的景观图片,通过观察景观图片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展示第一类目标作业,题型设置为紧扣教材内容的填空题,大多数学生可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及简单的分析归纳,在指定的时间里,一般情况下可自主学习完成,然后小组进行短时间交流达成共识。教师可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找一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必要时,教师作重点补充与总结。这一阶段,既杜绝了某些学生思想开小差的机会,又梳理了基础知识点,为下一步目标任务的达成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教师设疑深入:你能运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对某地的农业区位进行判断吗?教师出示探究活动目标作业。

这类目标作业有一定的难度,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侧重基础理论在现实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完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多个小组展示,小组之间互相质疑,可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断深化认识,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领会与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突破了思维瓶颈。

第三阶段:能够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3.达标测评,巩固升华。即检验各小组是否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目标的总评价过程。

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提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解答具体的问题,在参与小组讨论环节中,考虑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老师不要过高期望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知识构建,特别是对重要概念、原理的阐述,科学学习方法与思维的形成,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课堂上的灵活点拨,这种方法,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实效。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合理调配时间,掌控问题的难易程度与数量。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创造宽松气氛,走下讲台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对重难点进行点拨,理清学生思路,排除知识障碍;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要调控课堂节奏与方向,简易问题,小组发言要干净利落,重点问题要多个小组发言,阐述观点,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引导学生向正确思路靠拢,归纳得出正确答案,同时给予积极肯定的鼓励;在小组评价中不论对错首先肯定,给于简短而明确的正面评价,而后细评,特别是对小组集体的评价,要突出集体的聪明与才干,评价不光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结果的评价,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体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也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中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合理评价,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与改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邦平.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与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1998(05).

[2]段玉山等.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石光泉.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地理)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中学生物选择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探析 下一篇:有效搭建幼儿区域游戏支架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