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探讨

时间:2022-08-26 03:07:31

博乐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探讨

【摘 要】社区卫生服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防范传染性疾病防治过程,从组织领导体系和内部管理体系入手,分析了内在的管理职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防病观念、应急能力、学习能力、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应急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10-01

社区卫生服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中的重要环节。现结合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实践将其作用总结如下。

1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领导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的各级组织领导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委员会 由市政府负责,组织卫生、公安、财政、物价、教育、老干部局、老龄委、宣传部等部门街道办事处共同参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阶段,该机构迅速启动,制定和公布相关的配套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保证多部门的协调指挥。

1.2 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由市卫生局局长直接领导,卫生局办公室、财务、人事、医保、医管、疾控等相关科室参加,并作为常设机构进行日常运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并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具体指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并起到协调和统一行动的作用。

1.3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小组 由街道分管领导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参与,由社区内警署、物业、环卫、绿化、工商、房地办等部门共同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定期召开社区内各部门参加的街道联席会议,为社区居民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形成群防群治,保证属地化管理措施的切实执行。

2 内部运行机制的作用

2.1 监测报病网络 依托街道三级管理网络,建立“社区卫生工作”骨干队伍,形成了社区三级防治工作网络及报病网络模式,建立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慢性病防治的监测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起着“守门人”作用,不能漏掉一个监测对象。充分发挥和利用该监测报病网络,通过街道监督网络所提供的情况,进行医学观察和健康检测对象的初步信息,派专人逐一核实,并落实到每个社区医生,对上述观察对象逐一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宣教、监测症状变化,再由专人逐天、逐周、逐月进行复核,保证数据、信息、资料的准确性。

2.2 新的预防医疗体系建设 为了扭转常规的预防医疗体系的预防保健工作的弊端,我们建立新的全科医生团队,深入社区开展预防、医疗服务,紧密依靠社会管理组织开展工作。新进职工都要经过预防保健科的轮转工作至少一年,保证预防保健的概念在医务人员中得到重视,并且得以密切结合,预防技能得到提高,同时有相对稳定的病人来源群体。同时还制定倾斜措施,从制度上、经济上、时间上保证临床一线人员开展预防保健工作,这种新型的预防医疗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

2.3 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作用 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就地取才等途径可以造就一批复合型的预防保健人才。在获取信息、流行病学调查、计算机信息汇总、健康检测等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高强度的培训,使一部分人才脱颖而出,成为骨干力量,缓解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的矛盾。发挥退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才干是缓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人才短缺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应急能力,解决大量的突发事件,并具有多、快、好、省等诸多优势。

2.4 社区健康促进网络的作用 通过健康促进可以使大多数居民、单位乃至整个社区,最大程度上参与到修正不健康行为,优化生活方式和促进环境改善,从而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达到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适应状态的良好健康素质。

2.5 网络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利用现代信息电子化手段,将大量的、琐碎的社区卫生基础资料加以电子信息化,既可能节约大量的办公成本,又可以避免繁琐的手工统计、提高查找、统计和利用信息的效率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将监测对象的基本信息输入电脑,迅速划分出所属的居委,并可从已建立健康档案的信息库中查找相关的情况,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将医学观察、健康检测对象的动态信息用电脑进行汇总,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人员不足造成的矛看。将病人的数字化胸片、血检验报告等通过局域网传送,便于远程会诊的需要,又减少了与病人直接接触的机会,检查结果又便于保存。

2.6 制度和监督并重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环节制定相关制度,从制度建设中规范防治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改。同时指定专人负责监督这些制度的实施情况,针对检查、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当场整改,重新学习,培训通过后再准以上岗。这样在整个过程中达到用制度制约人,用监督提醒人的目的。

2.7 后勤保障的作用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后勤保障部充分发挥作用,及早动手,做好各种防护设备和药品的购置工作

3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1 部分医务人员防范观念薄弱 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再加上认识不足,在初期阶段有少数人员存在思想麻痹、防范意识薄弱等思想问题,对卫生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丧失警惕 。社区居民缺少预防意识和观念,花钱保健康和买预防服务的意识差。个别职工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态,导致心理紧张,抵抗力下降,反而易于感染疾病。通过全面培训可以减少这种危害。

3.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乏力 由于长期缺乏实战考验,加之预防专业人才匮乏,导致处理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不力。我中心虽经多渠道大力引进、培养人才,但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整体上学历仍偏低,职称也偏低,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作为疾病控制“守门人”的地位还未能得以确定。

3.3 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偏低 部分人员由于年龄大、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等因素,导致学习接受新知识,特别是变化较快的知识时比较困难。对于新的工具如信息化、网络化、外语等的掌握不够熟练,面对纷繁庞杂的各种信息报表、众多的观察数据、观察结果时,就感觉力不从心、茫无头绪。这有待多掌握电脑和外语等工具,同时逐渐培养起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学风。

3.4 公共卫生投入不足 由于现行补偿机制不够健全,预防经费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使得“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政府应逐年增加对预防保健的财政补贴;将防保经费的投入由“暗补”改为“明补”,将“按人头”补贴改为“按完成项目”的数量、质量情况给予补贴。

作者简介:

牟中华 ,男,1978.11,汉族,本科学历 ,主管卫生医师 , 中心副主任 。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上一篇:高龄I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下一篇:加强产房管理有效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