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

时间:2022-08-25 11:59:26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

一般认为.影响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智商因子,一个是日常的学习情绪,这两个影响因素都可以通过后期有方向性、有目的性地去塑造与培养,进而达到提到学习能力的目的。在众多驱动方式中,激励性评价就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对于还处于启蒙期与基础期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讲,科学合理的激励性评价会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学习数学。

一、多维激励覆盖所有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四则运算。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计算得很快且答案很准确,有的学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m答案,那么,对于前者,笔者倾向于从“反应性”(解答速度快可以认为是反应速度快)这个点来运用激励性评价。对于后者,笔者倾向于从“严谨性”(解题速度慢可以理解为学生需要仔细认真地多番思考,避免出错)这个点来运用激励性评价,对于其他暂时未能解答正确的学生,笔者首先确保学生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认知无误,再从“理解力”“记忆力”等角度去运用激励性评价。总的来说,就是尽可能地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来找到与之匹配的激励点,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被激励中提高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二、精准激励强化优势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与《表内除法》为例,对于四则运算,我们一般会有口诀识记与特殊识记两种方式。前者指的是严格地按照运算法则,通过识记口诀来进行运算。后者指的是对于有特殊运算规律的数字,通过巧妙的“捷径”来进行运算。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特征上就是前者的逻辑缜密能力更强,后者的灵活观察能力更强,对此,笔者在课堂上抓住这两种不同学生来进行激励性评价,比如前者更多用“口诀识记得非常准确,记忆力很棒!”后者更多用“脑子转得很快,很灵活!”这两种不同的激励性评价就是在对学生进行精准激励,学生在接收到来自教师的激励时,他们也会意识到自己的强项在哪里,长此以往,这种暗示就会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优势,在慢慢地巩固过程中成为自己的学习特点。

三、适时激励水到渠成

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为例,在课堂上,笔者观察到有的学生对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以及“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组关系还不是很理解,这个时候,笔者就主动鼓励学生提问,当有学生主动举手提问后,笔者就适时地对学生这种勇于提出疑问,勇于表达不解的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肯定与表扬,很明显的是,这位学生在举手提问前还略显犹豫与迟疑,但经过笔者的激励后,明显情绪放松了很多,而且在被激励的状态下,当笔者用实物来演示与说明这两组关系时,该名学生也很快表现出听懂的模样并满怀高兴地做好笔记。不难看出,采用激励性评价的好处在于这种激励是伴随着学生的状态,因学生需要而产生的,这种水到渠成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放大激励性评价的效果,而且也柔化了整堂课堂,无形中消除了很多学生可能存在的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

四、过程激励关注成长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为例,第八单元学习的是《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学习的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五单元学习的是《认识10以内的数》,第九单元学习的是《认识11-20》各数,两者之间都是递进上升的过程。因此,学生在这两个单元的表现就可以反映出对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积累情况。有的学生经过比较简单的加减法学习后,在稍微提升难度的20以内的加法时,就表现得更加娴熟,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为此,笔者就会对学生的这种进步进行激励,表扬学生的这种自我提升。过程激励的好处与价值在于它的落脚点与关注点是动态发展的,是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它会通过这种激励来帮助学生一步步,一点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提升与成长,最终实现能力积累升华的效果。

笛虽然是一门以科学严谨与缜密逻辑著称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就是僵化死板的,恰恰相反,数学“灵动”之处所呈现的魅力才是真正让人为之迷恋与倾倒的地方。从教育的角度上看,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尚未对数学有清楚明确的认知,这时候,如果教师可以通过多维激励、精准激励、适时激励、过程激励这四种方式来鼓舞学生,则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与状态下去学习数学,掌握数学。

上一篇:以问题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下一篇:探讨实现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