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

时间:2022-08-25 11:46:21

浅议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

摘 要: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传播、交流的社会职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继续加强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建设, 同时针对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览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构想与具有执行效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223-02

21世纪,社会经济已进入以知识为基础增长的新模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们有效地利用知识、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因而人们需要提高收集和使用知识的效率,这对号称知识宝库的图书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服务需求。我们可以看到以资源分布化、传递网络化、媒体多样化、服务个性化、利用共享化为特点的图书馆正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图书馆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图书馆人应该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把握时机,让图书馆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一、资源建设的现状

特色馆藏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然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盲目追求图书数量,加上在学校扩大发展规模的硬件要求上,都把图书馆的藏书量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以藏书量的多少衡量一个图书馆水平的高低。而单单讲求数量,不注重藏书对本校学生利用价值,为了达到标准,大肆购买,而忽视了质量;为了应付评估需求,短期内一次性购书情况普遍存在,从而使得各馆的藏书量激增,藏书却缺乏特色,导致信息雷同较多,各层次书籍分布不均衡,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历史、专业、学校规模、购书经费条件的制约,图书的藏书量数量不一,由此演化了在资源共享上的分歧。许多大的图书馆、尤其是一些具有悠久历史高校的图书馆,传统藏书观念根深蒂固,加上能够共享别人的太少,而提供给的资源相对较多,所以在共享的态度上不是积极应对。

二、文献资源的建设

1.非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

纸质文献购买、保存都比较方便,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上架供读者使用,而且无须特别的设备,阅读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限制,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深受读者欢迎。纸质文献资源仍呈现增长趋势,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必然的。

纸质文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已建立起完善发达的编辑、生产、发行系统。在科学评价功能方面,各门都建立健全了学术评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保证出版文献的学术水平。在道德审查功能方面,纸质文献的生产和传播常会受到道德审查和政治审查,能够生产并传播的文献基本上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观念,对保护普通社会人群、保护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保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读者利用的情况和发展需要,对纸质文献资源进行筛选。并对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价值做出准确的判断,尽可能地让文献资源不要流失,并针对其潜在指导下一时期的藏书购买。

2.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

电子文献具有信息存储量大、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检索方便、易于复制,以及可被众多读者同时使用等特点。随着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电子文献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快速增长,各类读者对电子文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现阶段图书馆应调整馆藏资源采购策略,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比重,应侧重网络数据库,网络版光盘数据库和全文电子期刊及检索性二次文献的引进。对于全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如“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在扩充部分馆藏的同时,也可缓解读者对图书复本的需求。

另外电子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建设。它的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结构更加复杂,除了馆藏的各种媒体资源外,还有信息量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各种渠道的数据库资源等。数字资源的建设首先要购置和自建各种专题、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形成丰富的数据库群。

自建数据库是指对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进行加工,开发出各种内容丰富的数据库,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1)结合本馆特藏或面向本馆读者特殊需求的特色资源库;(2)揭示各种相关网络资源的网络导航库;(3)揭示各种馆藏资源的文献检索库,如期刊的刊名目次库、图书的书目数据库、多媒体资源的视频点播系统等;(4)根据某项服务功能的要求,对各种信息媒体上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汇编、对各种资源进行提取和推荐的信息服务功能库,如汇编信息的专题信息库、推荐学习资源的教学参考库等。

自建数据库的核心就是建立藏书特色资源库,这将是未来我们参与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数字资源共享和建设的立足点。

三、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整合

整合是将分散的资源和独立的服务按照一定的知识管理规则和服务目的组织在一起。在组织过程中要消除新的与旧的系统和服务之间,不同的新系统和服务之间的不兼容性,增强与已有的系统或服务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整合表现在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方面:

首先是基于界面的整合,即通过一个统一的表现层来获取不同的资源,但这只是表面的浅层次上的整合,图书馆主页属于这一层次的整合。

第二层次的整合是基于数据的整合,它对来源不同的二次文献数据进行归并,或者提供一次和二次文献之间的链接。这种整合在不同的资源和系统之间建立关联,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检索的结果,还有对检索结果的理解以及建立在这种理解之上的继续使用资源的途径。图书馆的各种导航系统,如电子期刊导航和数据库导航,可以看做是这个层次的整合。

第三层次的整合是基于系统的整合,通常指异构系统的整合。

这种整合通过一个统一的界面连接到一种机制,或者是软件,该机制或软件试图按照语义的一致性而获取目标资源。第四层次的整合是基于服务的整合,是整合的最高层次。它以资源为基础,以终端用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对技术的应用,从不同的资源和系统中挖掘相关信息,加以组织并向用户推送,其目标是形成一个学习和研究的有机环境。围绕资源,不论是一种资源还是按照较高的相关度选择的一组资源,也不论是基于数据还是系统,往往更容易为用户建立一个有用的或者可用的整合了的机制。

我们在进行资源建设时,应把握资源共享、互相协作的理念。在进行规划时,应注重按国际标准协议进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使自己的资源将来能融入到全球数字资源的共享和服务体系中去。对自建的资源应在互利的基础上提供共享,以换取对别人资源的使用。在资源使用和共享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知识产权的分析和研究,在不触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使用资源。

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基础,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图书馆建设在不断完善自身,适应时代的发展,侧重点主要在数字资源建设和资源与服务的整合,而服务模式的开发和深化将是今后图书馆要认真研究思考和不断实践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汪琳.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

[2]刘阳,丁银燕.论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2).

[3]郭伟.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

上一篇: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是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的有... 下一篇:采取有效措施 搞好馆藏建设 适应高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