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

时间:2022-08-25 10:27:48

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

1991年,我从荆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成为一名农村教师。回首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自感自己只能算是一个利用小聪明做了点事,一个没有失掉爱心与良心的老师。

悲悲戚戚,茫然不解成长的烦恼

我曾经为教书劳与酬的严重不公而出去务工半年,也曾因不想教书而自愿去村小支教两年,同时兼顾爱人的生意。但几经折腾后,我觉得还是做教师好:因为学校简约的生活更适合我,我喜欢与学生在一起。

那时,当我蜗居在出租屋里,以板凳为桌,开始一边阅读教育杂志,一边做着摘抄时;当全镇仅有的全日制中文专业的我不能教语文时;当居无定所,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饱受白眼时,说“悲悲戚戚”,一点不为过。但这种感觉在我脑海中转瞬即逝,继而便迅速被一种激情所占据:我不能让人看不起,我不能被这个时代抛弃。这段时间,前十年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成了我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我躲在那里回味、享受……记忆中鲜活的面孔和永不磨灭的情节,历历在目。每到夜深人静,我一个人趴在床上书写;白天,我一遍遍修改,誊写在稿纸上。当时,我只想练笔,以此开始教科研之旅——在我肤浅的认识里,写教育类文章就是作科研。写得不多,一个月两篇,但都是我的心血,也是我当时的希望。

生活的清苦,我不在乎;但前路漫漫,我该走向何方?朦胧的意识里,身边优秀教师的出路,就是最好的榜样。好好写文章,认真钻研课堂,多获奖发表几篇文章,攒足资本,然后去南方教书。怀揣这样的梦想,我义无反顾地上路了。历经南下打工和商海沉浮,我这是第二次回到教育战线,我别无选择。

那一年,我33岁。

寻寻觅觅,憬然有悟成长的方向

《教师博览》让我知道了朱永新教授,也让我走进了“教育在线”。最让我为之振奋的是“在线”人的成长与“在线”营造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许多杂志的编辑在网上采稿。因为,当时我对“教科研”的认识就是写作、。孰不知,这一个错误的念头竟然改变了我的生活,短短的一周内,我学会了打字、上网、发帖……

紧跟着朱永新教授、李镇西老师以及他们带领的团队,我开始走上了新教育之路。在生活中,我开始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在工作中,我尝试关注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闲暇时,我对生活与工作进行反思;工作之余,我规定了自己的上网、读书和写作的时间。从那一年开始,我摒弃恶习,潜心教育教学,坚持业余自学,提高工作能力。这一切令我改头换面,撰写随笔让我的世界为之充实,一大批书籍让我的精神为之振奋,深刻反思让我的人格为之升华。每到夜深人静时,我独坐电脑前,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回顾与反思,如此天天坚持,让我真正体会到:只有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那一届学生与我一起玩耍、唱歌、摔扑克、打篮球,有事没事他们总喜欢跑来我家,很多学生以与我在一起为乐,认为我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有一次,我去市区参加考试三天,回来时,学生欢迎我的那份激动和骄傲,至今依然在我心底默默流淌,成为我不断成长的动力。回顾这段历程,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与青春同行永远年轻,是他们让我时刻反思不断提升,是他们让我感受真诚,体验感动,是他们让我充实自己不断前行……

真真切切,怡然处之成长的历练

随着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在网上名气也越来越大,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与自我膨胀之中。当王晓春老师就我的几篇文章与我进行了交流后,我才幡然醒悟。王老师从旁观者的角度,对教育故事进行理性地思考与质疑,带给我许多启示。也正是这样的交流,让我学到了科学的态度与专业的精神。我从来没有想到一个故事的背后会有如此多的问题。一个案例不是写好了,发表了就成功了,让这些案例成为我们日后工作的借鉴与指南,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遭遇了或褒或贬的声音。同事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谈到我:“肖盛怀班级这次考试成绩如何?”“肖盛怀文章真写的不错!”“肖盛怀只会进行教学研究,不会教书!”……当他们真心实意地褒奖我时,当他们轻轻地安慰我时,当他们狠狠踹我一脚时,我感到非常庆幸。是他们让我学会了冷静地反思,不屈地忍耐,真诚地待人,正直地生活。

写了这么多文字,是在制造垃圾吗?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吗?……“不汲汲于一时一事的所得,而致力于一生的成长;不汲汲于早日名扬天下,而致力于自身切实发展;不汲汲于眼前的名利,而致力于自身生命的厚重;不汲汲于发表一两篇文章,而致力于撰写万古长青的教育诗;不汲汲于眼前的火爆,而致力于自身教育生命的深沉;不汲汲于他人的重视青睐,而致力于自身灵魂深处的修炼;不畏惧寂寞,不畏惧挫折,不迷信导师,不依赖导师,主动发展,自觉发展,持之以恒发展,让我们充实、充实,更充实;沉静,沉静,更沉静;提高,提高,更快提高!”张万祥老师为我指明了成长的方向。

兢兢业业,昂然直入成长的蜕变

写作、上网、阅读让我有了实质性的转变,也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成绩,我时常冷静地拷问自己,我究竟有多大能耐?我做了多少实质性的研究?我的专业道路该如何走下去?……沉下心来,我深感根基不够牢固,文化底蕴不够深厚,于是,我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首先,我整理了自己近100万字的文稿。其次,我利用参加省市班主任培训的机会,系统地学习了班主任工作理论,同时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梳理,集中做了几个主题。最后,我回顾了自己的阅读史,按照教育在线“网师”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自己专业阅读的症结。

在这一过程中,我反思了自身专业发展的历程,感觉自己像暴发户一样突然膨胀,急需冷静下来,更需要伏地前行。于是我去除浮躁,不再追求文章的发表,而是踏实地做些实质性的研究,多读书充实自己。享受学生,与青春同行;享受课堂,与科研同行;享受网络,与大师同行;享受生活,与幸福同行。教育教学成了我的兴趣,不需要谁来表彰我,更不需要谁来奖励我。李镇西老师说得好,领导、先进是暂时的,而教师却是永远的。不求名,不求利,我只想真实地活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冰心老人在接受孙云晓的采访时,有句话说得很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教师也应该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只有自然生长,才能有十足的长进,拼命地吸取日月之精华,储蓄天地之灵气,学会面对一切困难与折磨。

上一篇:谁言明月不可得,月行可与人相随 下一篇:班级岗位管理创新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