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薄壁墩翻模提升施工工法

时间:2022-08-25 10:16:06

空心薄壁墩翻模提升施工工法

一、 前言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桥梁向着大跨、高墩的方向发展,本标段梨树沟大桥设计出现50米以上高墩。

本工法是在梨树沟大桥墩身施工中形成,由于该桥桥型特殊且跨大、墩高,对墩的垂直度偏差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解决高墩施工、工期紧等困难,该桥高墩采用钢模4.5米高翻模施工。

二、 工法特点

1、易控制墩身偏心、扭转,能够随时纠正墩身施工误差,保证墩身垂直度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外观质量好。

2、外模板设安全工作平台,内模自己加工工作平台放置内模板对拉螺杆上固定。

3、焊一个4米高竖钢筋骨架,防止钢筋倾斜,连接采用连接套连接,每次竖6米钢筋,减少连接套,降低成本。

4、一次浇筑3米高砼施工速度快,减少浇筑时间。

三、 工艺原理

翻升模板由叁节大块模板(内外模采用钢模板)。施工时第一节模板支立于基顶,第二、三节模板支立于第一、二节段模板土。当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l0MPa以上时,拆除第一、二节模板并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涂上脱模剂后,用塔吊和手动葫芦将其翻升至第三节模板上。此时全部施工荷载由已硬化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墩身混凝土传至基顶。依此循环,形成钢筋安装拆模、清理模板翻升模板、组拼模板中线与标高测量灌注混凝土和养生的循环作业,直至达到设计高度。

四、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2、施工要点

(1) 模板设计及加工

模板的设计应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一次浇筑3米高混凝土,在设计计算时,应考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荷载。内外模板均分为标准板和角模板两种,每大节模板高度4.5m(每节模板由高度1.5m的叁个小节模板拼组而成),宽度划分以1.5m为模数。模板之间用Φ30螺栓连接,用[12槽钢支撑拉筋垫板,[12槽钢间距不超过1m,拉筋用Φ16mm的圆钢或螺纹钢。在拉筋处的内外模板之间设Φ18mmPVC硬管,以便拉筋抽拔及再次利用。灌注混凝土前在模板顶面按1.5m的间距设临时木或铁支撑,以控制墩身壁厚。内外模板均设模板刚度加强架,以控制模板变形。在内侧施工平台上铺薄钢板,临时存放用运送来的混凝土。在外侧施工平台顶面(脚手架)的周边设立防护栏杆,可供操作人员作业、行走,存放小型机具。

(2) 立模准备

对已加工好的模板进行试拼,检查模板的加工精度和拼装精度,测量放样,为使空心薄壁墩内外模板对应,先沿墩身边缘位置砌台座,以便在台座上立模板,以便拆除底层模板。

(3) 竖钢筋及安装模板

首先焊一个4米高竖钢筋骨架,防止钢筋倾斜,连接采用连接套连接,每次竖6米钢筋,用塔吊吊起4米高骨架放在基顶面设计位置,竖完钢筋后绑扎3米高箍筋,注意随时检查钢筋的竖直度及尺寸。安装模板用塔吊吊装,人工辅助就位。先安装2.4米方向,在安装6.5米方向外模,然后逐次将整个墩身的第一节外模板组拼完毕,安装3米高外模板后;用塔吊吊起骨架,在吊装内模板;然后上拉筋。每节模板安装后,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检查模板顶面标高;中心及平面尺寸。若误差超标要调整,直至符合标准。

(4) 浇筑混凝土

在内外模板和钢筋之间安装L混凝土灌注漏斗,通过漏斗由人工铲送入模。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灌注,每层厚度40cm左右,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不要漏捣和过度振捣。灌注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生。

(5) 模板翻升作业

在浇筑完底节混凝土24小时后,绑扎上节3米箍筋。将第一、二节模板用手动葫芦挂在第三节模板上,松开并抽出第一、二节模板之间的拉筋,用塔吊和手拉葫芦分别起吊第一、二节模板的各部分并运至第三节模板顶部或地面,清理模板涂刷脱模剂后在第三节模板顶按上述次序安装固定各组成部分。如此循环,直至墩顶。

(6) 墩顶封闭

当模板翻升至墩顶实心段底部时,拆除墩身内施工平台,搭设外侧施工平台和安装防护栏杆与安全网,并在墩身内侧安装封闭段托架和模板。封闭段托架采用横桥向布设7根I20b工字钢,工字钢间距为60厘米,工字钢上铺方木,方木上铺设模板,采用木模。

(7) 拆除模板

待模板内混凝土强度大于10Mpa时,拆除所有外模板。拆除时按先底节段后顶节段的顺序进行。

五、 质量控制

(一)质量标准

1、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

2、每节立模板后,测定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0。

3、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表面平整,外观美观。

(二)质量保证措施

1、墩中心和扭转控制:先用全站仪测设每节墩身立模中心,再分别测设纵、横向中心线,经过多测回测量和换人测量,通过比较选择正确结果。

2、坚持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进场后试验工作,确保使用优质材料。

3、认真细致地做好工程预检、隐检和不定期质量检查、评定工作,发现问题后与责任人一起制定纠正措施。

4、对全部上岗人员进行岗前质量培训,做好工前技术交底。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注浆加固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中的应用 下一篇:探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