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

时间:2022-08-25 10:00:25

甘肃工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

内容提要:传统能源、原材料为主的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甘肃已经成为国家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风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要基地,甘肃工业具有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特征,其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是紧紧依靠资源,但不依赖资源;充分发挥优势,也要尽力弥补和避免劣势,二者兼顾,并行不悖,才能创造出工业发展的新优势。

关键词:甘肃;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4-0031-04

甘肃作为建国初期国家实施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地区之一,经过60年的发展,其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风电等产业都已经成为国家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要基地。传统能源、原材料为主的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甘肃工业具有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特征,作为西部内陆地区,探讨甘肃工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甘肃工业结构的特征

甘肃工业结构肇始于建国初期国家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期,初步形成于“一五”、“二五”及“三线”建设时期,固化和强化于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经过60年的发展,甘肃工业已经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体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相对优势的工业结构体系。从2002年开始,甘肃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第三次高增长周期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十一五”时期末,甘肃的工业化进程和全国工业化进程一样显着地达到了一个阶段性转折点。总体来说,2001—2010年10年间,甘肃的工业结构呈.现以下变化特征:

(一)工业总量扩张迅速,主导地位显著增强

2001—2010年间,甘肃工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业强省战略、全国第三次经济高增长周期等多重力量的强力推动下,增长速度不断提高,经济总量大幅度扩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虽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但是这10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是甘肃工业发展史上最快最好的黄金期。全省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327.6亿元快速攀升至2010年的1 602.87亿元,工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1.11%提升至2010年的38.9%,工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4.4%提升至2010年的50.74%,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牢固树立。

(二)优势特色更加显著,内部结构趋向均衡化、高级化

经过60年的培育、发展、改造和提升,甘肃工业结构体系逐渐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相对的比较优势。

1.重型化特征更加显著。2000年到2010年间,甘肃轻工业虽然增长了3.57倍,但其比重由21.62%下降到14.09%;与此同时,重工业以5.65倍的更快速度增长,2010年比重达到85.91%。这一方面与全国工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重化工业特征相同步,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甘肃工业的比较优势明显地体现在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行业。

2.支柱产业内部结构趋向均衡,结构升级悄然进行。石化、有色、电力、冶金、食品、机械和煤炭工业一直被列为甘肃的主要支柱产业,7大产业占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比重由2001年86.91%持续上升到2010年的91.63%,石油化工、电力和有色冶金已经成为甘肃工业行业集中度最高的行业。与此同时,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支柱产业之间趋向均衡发展。2005年之前,全省只有石化、有色、冶金3个行业的比重在10%以上,到2010年,食品工业比重由2001年的7.53%上升至10.23%,第一梯队的行业个数增加到了5个,第二梯队的机械工业和煤炭工业的比重也都分别上升了1个百分点、0.91个百分点,全省支柱产业内部首先呈现出均衡化、协调化、高级化发展态势。

3.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企业技术的改造提升最终落实到代表企业技术水平的各种固定资产上,固定资产的新度系数可以大体反映一个经济体的技术装备水平更新的程度。2010年甘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新度系数比2001年提高了0.03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06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也位属前列。重点企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为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增添后劲。至2010年,甘肃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业三大行业总产值分别居全国同行业第10位、11位和12位,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等9大行业总产值在西部处于前6位。

4.产业基础优势得以发挥,装备制造业重新焕发生机。“十一五”以来,甘肃装备制造业重新焕发生机,机械加工工业成为全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支重要力量。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517.92亿元,比2005年增长4.46倍,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5.85%提高2010年的10.57%。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4.3%,新产品产值率多年达到30%以上。不少企业的技术水平处于前沿地位,在国内单一领域、行业和市场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加大,新能源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自2009年以来,以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调整甘肃工业结构的重要力量。截止到2010年底,甘肃建成风电装机规模已达550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风电、光电基地的大规模建设,又为甘肃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创造了良好机遇。2010年,全省风光电装备制造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8.69亿元,占到全省装备制造业的78.81%,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迅速成为甘肃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

(四)产权多元化体制基本形成,中小企业取得长足发展

随着企业改革改制重组工作的深入推进,甘肃工业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产权体制基本形成。2010年纯国有企业比重由2000年的53.98%下降到23.18%,而股份制企业比重由2000年的1.46%提高到了70.36%。伴随着企业改革改制释放出的发展空间,甘肃中小型工业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十五”期间,中型企业增加值比重由2001年的6.88%上升到2005年的18.31%,“十一五”期间,小型企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21.79%上升到2010年的23.25%。

上一篇:开征碳税对我国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论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