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活动空间的设计探讨

时间:2022-08-25 06:07:46

居住区景观活动空间的设计探讨

摘要:小区居住环境是是住户对居住小区的基本要求。幽静美丽的环境,配套齐全的设施才是满足住户的活动空间身心健康。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视觉舒适感,满足居民对室内外空间的需求,增强对邻里之间的交流空间。本文通过对居住区景观总体定位,并对老人、儿童的活动空间进行设计探讨。

关键词:户外环境;活动空间;居住空间;

Abstract: residential living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tenant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Quiet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complete facilities is to mee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household space. It can enhance the visual comfort of the peop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sidents of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and enhance the exchange of space between the neighborhood. In this paper, the overall orientatio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and the elderly, children's activities in space explore the design.Keywords: outdoor environment; space; living space

中图分类号 : TU98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居住社区的开发,景观环境设计渐渐被公众所关注及重视,同时也推动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大多无视居住者的需求,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或简单地植草种树。周边再利用绿篱简单地围合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日后的养护就不得而知。高档次的居住空间,也无视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大面积的绿地、气派华丽的广场,而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龄人群的活动休憩场地,社区交流活动的场地的面积比例、分类设置、位置布局缺未作深入考虑。

一、居住景观环境总体设计定位

每一个景观环境在设计之初,开发商都会有较明确的设计策划定位,以指导整个设计过程。“设计过程由全面的分析开始, 包括场地分析和人群需求分析”。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初,我们需要对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仔细的踏勘与分析。首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地势条件,周边现状优劣景观资源,分析项目交通路网关系,把项目至于大环境中去规划考虑,权衡外界对地块的制约与影响,从而作出细致全面的优劣分析。其次,不同的项目定位、产品类型、目标客户人群决定不同的景观元素、活动空间需求。针对主流市场上,可区分为人群混合型社区、青年公寓社区、度假类社区、商务综合类社区等多个类型,因此针对特定人群需求,仔细分析、突出特性,设定不同的活动场所。再次,针对社区的规模,进行指标分析与配置,进一步落实活动空间布置的方式。相对大型社区,小型社区更强调空间的交流性,空间的利用率,功能性空间的综合使用,以创造适合的室外活动场地,使观赏、休憩、聚集、运动、娱乐融为一体,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贴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强调参与性和观赏性并重的休闲居住场所,突出居住环境的人性化景观营造。设计师通过了解客户群的相关需求信息,才能综合场地因素,寻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小型居住空间由于建筑、规划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环境景观中空间序列的组织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环境景观包装,可以弱化建筑界面钢筋水泥给业主带来的冰冷感觉,增加业主对所生活环境的认同感。通过设计我们创造出环境空间场景,体验空间序列、筑物和景观元素。每一个设计师都是一场环境景观电影的导演,预先设定人们在空间中的感情程序:节律、悬念、吸引诱惑、感情波澜…使得使用者在具体的场景中通过感官反映到脑海里,并再造成新的情感体验。

二、我国居住区中老人户外环境设计

1)老人目前户外环境出现的问题

老年户外环境的规划布局缺乏层次感。这里的缺乏层次感即是指居住区内的文化体育休闲场所的设置太过集中,缺乏组团级设施的建设,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生活需求与日常活动习惯,以及在住宅内活动最为频繁的特点;导致住宅区老年人的户外弥补性环境的设计不够,老年户外环境的细部设计不够深入。如今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大,这个问题应当引起进一步的重视,如休息座椅旁边设置停留位置、建筑物的公共区域适当增加扶手以及在居住区中普及视觉标志等措施的实施越来越必要。许多居住区在设计一系列为老人所提供的诸如视觉标识环境、步行道、地面铺装处理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都有待深入。

2)老年户外环境的设计原则

如果认为环境与住房只是容身之处,那么显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物质之外,心理意义和社会意义也应当引起重视。由此可见,环境不仅对生理产生影响,对心理上的影响也很大。因而,在规划设计老人的户外环境时应遵循如下四原则――弥补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社交性原则与可识别性原则。

三、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

1)在早期的儿童游憩空间建设中,由于公开开敞空间的缺乏,导致儿童的活动空间仅局限于学校公园附近,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在如今素质教育不断兴起的年代里,儿童的课余时间增多,因此游憩空间不足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因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或发育不良;不当的游戏或器械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意外的发生;儿童缺乏集体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内向自闭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因儿童游憩空间的不足而产生。

2)在规划设计儿童活动空间时的安全性考虑

儿童活动场所的安全性应放在首要位置,任何设计都应本着“安全”的原则。主要是交通、设施、光声水三方面的安全。儿童在玩耍时,不会太注意周围的人流交通,因而合理处理活动场地位置和车行道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活动设施在选材时应考虑其稳定性和坚固性,以防断裂倒塌,设有游乐设施的区域应用软质铺垫进行防护。使用的材料应纯天然无异味不易燃;儿童一般不识水性,因此水边的防护措施及水深的设计应合理,以防儿童不慎入水。而噪音不仅影响听觉器官,还会影响视力。白天家长多在外上班,只有晚上有时间可以陪孩子出来散步谈天,因此儿童晚上的出行率就升高了,所以夜晚户外的光环境设计应合理,不应过刺眼,光线要柔和。

四、居住区住户交流空间的设计

4.1居住区活动交流空间规划设计模式

居住区的中心绿地往往是小区最大的公共交往空间,它仅有大片地绿地空间,还需要有休憩的设施,为全体居民共享,是居住区的“客厅”,对居民的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引导人们参加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居住区的景观与人的交流有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们在景前驻足观赏,产生交流的欲望,景观有了人的活动,更加富生机。因此,公共交往空间应与景观小品相结合,如在雕塑、喷泉水景四周布置坐凳,将景观亭、台与休息椅结合置,人们一边赏景一边进行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同时应发挥景观的引导作用,强调参与性,通过景观来吸人流,聚集人气。

4.2本栋及相邻楼栋之间的交流空间规划设计模式

4.2.1采用架空底层的做法,其优点主要有:(1)增加小区的通透性,开拓视野,改变以往封闭的住宅形象;(2)提高土地利用率,能缓解住宅停车问题;(3)为住户提供了半公共活动空间,为邻里的交往提供了场所,通过配置花草、坐凳,供居民休息、聊天,即使下雨天也不受影响,为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4.2.2在单元人口处加宽入户小路宽度,形成小块空地,放置些凳椅,使住户进出有休息交谈的空间,增进了邻里的交往,融洽了邻里关系。

4.2.3利用屋面作为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屋顶花园、桌椅、花架,人们在此散步、健身、聊天,形成一处惬意的交往空间。

4.2.4楼栋之间除了宅间道路和绿化等小环境供人们交往外,还可以每隔数层开辟空中走廊,或类似中庭的共享空间,成为地面以外的另一水平交通体系,它形成半公共空间,限制了外人的进入,空间使用明确,既可供交通之用,又成为居民的户外活动场所,从而达到彼此交流的目的。

4.2.5通廊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一种能有效地促进形成人们交流乐趣的空间诱因,目前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住宅的规划设计中,如杭州的桂花城、广州的竹韵山庄等。通廊在这里既是交通要素,又是交流场所,起到了相邻空间融合的作用,人们可以在此攀谈、晒太阳等。

4.3单元内部的交往空间规划设计模式。

(1)在多层住宅中,将单元内楼梯间延伸至整个进深,扩大的部分规划设计成庭院,提供邻里交往之用,考虑到仅两户使用既狭小又不经济,且交往面过窄,将上、下层连通,以庭院为中心、楼梯为联系,形成四户共享的邻里交往空间,增加了交往的情趣和交往的效果。

(2)在高层住宅中,单元式高层住宅交通面积紧凑,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电梯前室,将其向外扩展形成阳台,使交通空间与阳台结合,构成户内外空间的联系,为邻里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气氛;塔式高层住宅中除扩展电梯前室外,还可根据不同的住户规模,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由三户或四户组成一个居住单元,通过邻里交往空间入户,有利于这几户之间形成亲密的邻里关系,通过走道与交通核心相连,加强了这个交通空间的领域感,交通核心分别与多个居住单元相连,成为本层居民的交往空间,加深了邻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以上交往空间的处理,生活在混凝土丛林中的人们可以在他们自己的一方净土中愉快地交往,邻里关系亲密起来,增加了人际交往中的人情味,也增加了生活的乐趣,从而把失落的“院落”精神重新寻找回来。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当今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以宜居为主要目标,加强居住者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为良好的愿望。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民的家园,只有设计好了居住空间环境,才能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 赵秀军. 浅谈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河北林业,2009(1):86.

[2]仲继寿.健康住宅的研究理念与技术体系[J].建筑学报.2004.

上一篇:浅谈建筑结构荷载设计注意事项 下一篇:华山变电所2#馈线过负荷跳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