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用的维生素

时间:2022-08-25 05:42:53

2011年10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平日补充复合维生素的女性死亡率更高。数天后,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员发现,食用维生素E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

服用维生素可能有害的结论并非新鲜出炉,此前,已有7项研究显示维生素会增加患癌症、心脏病以及减少寿命的风险。但在2012年,仍有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在食用某种形式的维生素补充剂。

很少有人知道,公众对维生素的信任可以追溯到一个人,他曾两次获诺贝尔奖,却也糊涂得离谱,可以被称为“世界头号庸医”。他便是全球知名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

顶尖科学家被假大师所骗

1931年,鲍林获得朗米尔奖,并成为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最年轻的人。当时,年仅30岁的他还赢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而他的成就不仅局限在科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40年间,他都是全球知名的和平主义者,196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是有史以来独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第一人。1961年,他登上《时代》年度人物的封面,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严谨的工作和先进的研究原本能让鲍林成为传奇,但最终这一切都消失了。1966年3月是鲍林的人生转折点。在纽约的一次演讲中,65岁的他提到希望自己能再活25年,继续阅读各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在回加利福尼亚的旅途中,鲍林收到一封来自“生物化学家”欧文·斯通的信。欧文写道,如果听从他的建议每天摄入3000毫克维生素C,就不止能再活25年。这位自称斯通博士的人在大学花了两年学习化学,后来得到了洛杉矶一所未经认可的函授学校的“博士学位”。

鲍林采纳了斯通的建议。“我感到更有活力、更健康,还增加了维生素C的摄入量,最终每天吃1.8万毫克。”

从那时开始,人们记住鲍林的只有一件事:维生素C。

1970年,鲍林发表文章《维生素C与感冒》,力劝人们每天吃3000毫克维生素C。他的书迅速成为畅销书,维生素C的销量也因而成倍增加,药店的货供不应求。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约5000万美国人听从了鲍林的建议。

维生素是万灵药?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医学协会等机构均不建议以补充维生素C作为预防或治疗感冒的手段。尽管有多项研究证明他错了,但鲍林拒绝相信,继续在演讲、文章和书中大力提倡维生素C。即便偶尔带着感冒出现在媒体前,他也会说自己是过敏了。后来,鲍林提高了“赌注”——声称维生素不仅预防感冒,还能治愈癌症。

凭借在媒体上的巨大影响力,1971年,鲍林宣布维生素C可以减少10%的癌症死亡率。1977年,他又迈出一步:“我估计单独使用维生素C就可以减少75%的死亡率,结合其他营养补充剂可以进一步减少。”后续的研究一直证明维生素C不能治疗癌症,但鲍林从不相信。

他宣称,当维生素C和大剂量维生素A与维生素E以及硒、β胡萝卜素一起服用,可以治疗几乎所有人类已知疾病:心脏病、精神病、肺炎、肝炎、口腔溃疡、糖尿病、中风、烧伤、骨折、狂犬病、毒蛇咬伤……当艾滋病病毒侵入美国时,他说维生素可以治愈艾滋病。

1994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芬兰国家公共健康研究所合作,针对2.9万患癌症和心脏病风险较高的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和不服用任何营养剂的人相比,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人更可能死于癌症或者心脏病。

抗氧化剂悖论

人体产生的自由基具有氧化作用,可损伤细胞,饮食中富含抗氧化剂的人因此就更健康。那摄入维生素补充剂为什么有害呢?最可能的解释是,尽管自由基伤害DNA、破坏细胞膜,但它不总是干坏事。人们需要自由基杀死细菌,并消除新出现的癌细胞。

而如果大量摄入抗氧化剂,自由基的产生和破坏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从而使免疫系统杀死有害入侵者的能力下降。研究人员称之为“抗氧化剂悖论”。现有研究和数据明确表明,高剂量的维生素补充剂增加罹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因此,没有一家对公众健康负责的国家或国际机构推荐维生素补品。

1980年5月,鲍林在俄勒冈州立大学接受采访时,对于高剂量维生素会致癌的说法,他的回答迅速而果断:“不会!”然而7个月后,他的妻子死于胃癌;1994年,鲍林死于前列腺癌。

(摘自《世界博览》2013年16期)

上一篇:说说女人的方向感 下一篇:中产生活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