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

时间:2022-08-25 04:31:18

浅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

一部有感染力的电视专题片,除了内容深刻,画面真实,音乐和谐之外,解说词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其实,每一个电视记者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特色,有的如雷电交加,气势磅礴;有的如行云流水,清高气爽;有的委婉缠绵,耐人寻味;有的节奏铿锵,粗犷豪放。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人与观众进行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片子的质量。

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重要工具,它与各种事实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要写好电视解说词,并使其有鲜明特色,就须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一、生 动

解说词在电视专题片中,主要的任务是服务于主题。那么,怎样才能服务于主题呢?第一,解说词应尽量写得亲切、自然、朴实,符合实际。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引起观众的共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靠语言来实现。那种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说教方式万万要不得,要写解说词时,作者要把自己摆在同观众同等的位置上,采取同自己的亲人、朋友拉家常、说心理话的方式,例如,1998年扎兰屯市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专题片《亲人昼夜奋战在雅鲁河大堤上》,作者是这样写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闻专题节目》,扎兰屯市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我们的亲人为使每一位居民不受生命和家庭财产的损失,他们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昼夜奋战在雅鲁河的大堤上,截止记者发稿时,已经连续奋战十天了……这段话包含着许多丰富的内涵。听来使人感动,敬佩,心疼我们亲人。第二,解说词要写得口语化、生活化,通俗易懂,对于这一点,看上去似乎很容易,其实是很难的,这要作者锐意磨砺,多深入基层,学习群众的语言,因为口语化通俗易懂,亲切,能打动人,感染人,明了自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解说词里要有口语化,带有感彩的语言,使听众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第三,解说词写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听后催人奋进。例如,“万众一心,建设新家园”中结尾的一段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创建卫生城这一宏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民行动,付出资金和劳动,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一个清洁、靓丽、文明的“塞外苏杭”展现在人民的眼前。这段话铿锵有力,纵情豪放,能够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二、形 象

形象化语言用在电视专题解说词中,具有很强的鼓动性,最容易打动观众。有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解说词什么时候写得像从带有情绪的人物和激动的剧情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什么时候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句话是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创作的最高要求。有一位新闻界的前辈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作了这样一个评价,解说词为泥塑补充了许多情节和内心独白,强烈地感染了观众。的确如此,一篇好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与鲜活的画面互为补充,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电视专题片,既是画面艺术,又是语言艺术,只有将美的画面和美的语言溶为一炉,才能创作出感人之作。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话说长江》解说词写葛洲坝大江截流,共填了八千万土石方,这个“八千万”是什么概念?为了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写道:“如果把这些土石方堆成长宽各一米的墙,有8万多公里长,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周多。”真是形象生动,令人叫绝。

三、喻 理

高尔基曾经说过:“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中,精心地选择传用格言、警句,不仅能给整部片子增色,而且能够深刻地提示专题片的思想内涵,使观众大受裨益。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蕴涵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警示,给人以教育,给人以鼓舞,催人奋进。譬如:“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这每句格言和警句都向人们喻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扎兰屯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反映北疆水泥集团公司工作事迹专题片《咬住发展不放松》,作者在写到这个集团公司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就引用了这样一句格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就使决策者懂得,要想使企业发展有个新天地,那就要搬离,改变现有生产条件,引进先进设备,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又如:在结尾时运用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警句,意义深刻。这个集团虽然在生产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他们站得高,看得远,目标大,决心创造出新的辉煌。这句格言用得恰到好处,催人奋进,同时也使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上一篇:巧用教材,培养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 下一篇:让多媒体教学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