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思想浅析

时间:2022-08-25 04:15:27

“同心”思想浅析

摘要:分析归纳中国共产党90年来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6个阶段,认为“同心”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新的发展。“同心”思想有其严密的逻辑关系:“同心”是前提,“思想上同心同德”是基石,“目标上同心同向”是核心,“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关键。本文还从我国当前国情、政党关系、民主监督等方面分析了“同”与“不同”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同”与“不同”的关系,“同中求异”,发扬民主;“异中求同”,搞好团结;相辅相成,和谐共容,才能更好地践行“同心”思想。

关键词:“同心”思想;统战理论与实践;政党关系;民主监督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12)06000904

总书记在2011年2月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的“同心”思想,即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对中国共产党90年来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概括,也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引起了党内外的热烈响应和深入学习。下面,笔者就学习“同心”思想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同心”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新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经过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曲折历程,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6个阶段。

1统一战线概念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重视统战工作。早在1922年5月,陈独秀提出在劳工运动中“结成一个联合战线”。中共“二大”正式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写进了党的文件。1925年8月,瞿秋白在一篇文章中正式使用了“统一战线”的概念。这些都为国共第一次合作打下了基础。可是,由于受到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实行关门主义,怀疑一切,视党外人士为“最危险的敌人”,使统战工作受到重创,革命事业遭到几近灭顶之灾。

2把统一战线提升到革命法宝的高度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清算了王明军事路线的错误。同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又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关门主义和“左”倾幼稚病,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9年7月,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把统一战线提高到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三大法宝”之首的高度,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把统一战线推进到国家政治制度的层面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了“五一口号”,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与各派、进步人士共同组成民主联合政府,把统一战线推进到国家政治制度的层面,得到了各派和广大进步人士的积极响应。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制定了《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建立“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据此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机构,随后又组建了政务院,大批派和民主人士的领袖担任要职,创造了“,多党参政”的大好政治局面,极大地推动了新中国的建设。

4政党关系“八字”方针的提出

建国之初,中共党内有些同志以功臣自居,并不把派和党外人士看在眼里。同志针对这种不良倾向和情绪,明确指出:派“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1954年我国将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际,中共党内又有些人想利用普选的机会来排斥派和党外人士,对此,刘少奇同志及时指出:“必须在全党内讲清统战工作的意义,必要性和长期性,应当明确,我们要把民族资产阶级、派、民主人士等一直引导到社会主义,统战工作要做到社会主义。”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派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存在又在中共党内引起争议。是年4月,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提出了“两个万岁”的思想,即一个是共产党万岁,另一个是派万岁,后经修改,“两个万岁”的思想正式表述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并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党的“”,“八字”方针得到进一步确认,这就把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由“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

1957年反右运动,统一战线受到了巨大冲击。10年,统一战线更是遭到了致命性的打击。结束后,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统一战线,使统战工作得以新生。1979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现阶段的统一战线可以是革命爱国的统一战线。……这样范围就宽了,具有广泛的性质”。1982年1月,同志在《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的讲话中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一定要同党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同年9月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就明确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9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14号文件,即《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完整地表述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这标志着统一战线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

6“同心”思想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2002年任总书记之初就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接着,2006年2月中共中央又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极大地推动了统战工作的发展。

2011年2月,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胡总书记提出的“同心”思想既是对90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概括,又是对进一步推动统一战线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预期,统战工作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同心”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

同志提出的“同心”思想,三句话、21个字,其中共有六个“同”字,有三个“同心”。“同心”是统一战线的前提,而“思想上同心同德”是统一战线的基石;“目标上同心同向”是统一战线的核心;“行动上同心同行”是统一战线的关键。三句话,由思想到目标再到行动,它们之间紧密相关,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1“同心”是前提

三句话的每一句都有“同心”二字,再三强调“同心”。同心,意即齐心、一条心,只有心往一处想,才能劲往一处使,才能结成革命联盟,组成统一战线。因此,“同心”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前提。这里的“同心”,虽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同心,但它与国家同心、与人民同心辩证统一的,首先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不偏不离,统一战线的其他成员才与党同心,结成革命联盟,否则就不可能同心。这是统一战线更本质的前提条件。

2“思想上同心同德”是基石

同心同德,原是一句成语,含有“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的意思。把它用在“同心”思想体系之中,既包含了它的原意,但又远远超越了原意,有着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含义。德,即指道德、品德。思想上同心同德,其指向是政治信仰、价值理念与人生追求,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社会主义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也是统战文化的核心所在。只有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统一战线才能凝聚人心,汇集各方面的力量,为共同的事业团结奋斗,这是统一战线的牢固基石。

3“目标上同心同向”是核心

“同心同向”强调的是统一战线的政治方向、路线和奋斗目标。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就是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大业。当前就是坚持走各族人民摆脱贫困、共同富裕的道路,争取尽快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方向问题是统一战线的大是大非问题,因此是核心问题。只有方向明确,目标一致,才能增强凝聚力,激发活力,才能引领、团结统一战线成员为共同的目标与理想而努力奋斗。在方向问题上一定要不断增强理论自觉与自信,其核心问题就是要使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更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充分总结了中国百年来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充分吸收了国外先进的东西,充分汲取了中国的文化基因,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优势的社会发展理论,它的巨大成功和独特魅力已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所证明,而这些成就也令世界各国所叹服。虽然,我们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都属于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经济制度改革;坚持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人大、政协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一切困难和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的宏伟目标是一定可以实现的。在方向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有这样自觉和自信。

4“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关键

统一战线是为了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而结成的政治联盟。因此,有“同心”这个前提,有“同心同德”的思想基础,有“同心同向”的共同目标,最终就要落实到行动上,即“同心同行”,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因此,“行动上同心同行”是统一战线的关键所在。

三、正确认识和对待“同”与“不同”的关系,更好地践行“同心”思想

“同心”思想三句话有六个“同”字,强调“同”的思想是不言而喻的,这是针对我国当前的国情而提出来的统战工作指导方针,是非常必要而又紧迫的,也是具有深刻创新意义的。因为,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国际上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内各项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结构和体制正在发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我们迎来了从未有过历史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矛盾和挑战。改革,说到底就是利益的重新组合和分配,它必然会引发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调整,以便形成新的更为公平合理的利益格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不同价值取向和不同利益诉求的矛盾和碰撞,有时甚至会导致尖锐的对立和冲突。因此,为了更好地实践行“同心”思想,实现“六同”,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同”。

就统一战线最重要的政党关系而言,政党的存在体现的是社会政治群体的多元性,其背后必然存在利益的差异、意见的分歧与理念的冲突,这就是不同。对我国的政党现状而言,,多党参政,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就存在很大的不同:一是执政党中国国共产党是大党,有党员8000多万,而8个参政党加在一起也不过80来万人,仅为共产党的百分之一,人数不对称,权利不对称,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做到政党间真正的尊重、独立、平等、和谐相处,如何真正发挥参政党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执政党近些年来一直重视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理论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反观参政党,其建党理论和参政理论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参政党缺乏理论指导,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政治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政党关系发展的需要;三是相对于执政党而言,其执政理念、目标、机制、体制、渠道、运作方式、考核办法等都比较明确,或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而对参政党来说,这些都比较模糊,进展缓慢,与执政党形成强烈反差,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例如民主监督,这是多党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但长期以来民主监督严重缺失,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以往没有重视参政党的作用造成的。

民主监督,包含着互相监督的意思,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派是参政党,因此,民主监督更重要的是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的监督。但由于过去我们在多党合作过程中过分地强调了合作性、协调性、一致性,忽略了差异性、排斥性、制约性,导致了对民主监督的轻慢、忽视和疑虑,表现在:一是对一些尖锐问题、敏感问题和重大决策问题,往往因有所顾忌,缺乏诤言的勇气而没有开展监督;二是由于监督机制、制度、渠道、程序等方面不健全、不完善而无法实施监督;三是因受自身条件(如人力、物力、经费、信息、专业知识等因素)的局限而难以实施监督。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实行民主监督,使之由“软”变“硬”,由“虚”变“实”,由“被动”变“主动”,有“一时性”变“常态化”,由“随意性”变“制度化”,这是在践行“同心”思想时必须正确面对和妥善解决的。

总之,只有充分吸收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的文化基因和政治智慧,正确认识和对待“同”与“不同”的关系,“同中求异”,发扬民主,“异中求同”,搞好团结,相辅相成,和谐共容,才能更有效地践行“同心”思想,促进统一战线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黑色幽默与王小波文学创作 下一篇: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功能及其对新阶层人士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