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25 03:56:01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088-01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新课程需要有新理念支撑,需要教师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如果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决策和常规教学行为,没有在教育实践中找到落脚点,高中语文新课程就会在实施中出现各种障碍。因此,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去实施新课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一、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创新的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认识到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

(一)新课程具有多样性、选择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在共同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系列课程,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既能教基础课程,也能教系列课程;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的整合教材,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要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个性发展开创广阔的空间,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

(二)高中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以及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设的新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角色

(一)教师思想观念必须更新。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学生观。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其次“语文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教师要认识到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

(二)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尽快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直线化前沿结构。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的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的,中学语文教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语文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要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心理观念必须更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事实。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榜样,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三、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施教能力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新课标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次要的,而且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有着广泛应用价值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以及增加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了解减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好教学的尺度。

(二)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它将改变语文教学、学习的方式。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内容的有机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工具,能制作、使用常见的语文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以及能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如通过教师设计的《景泰蓝的制作》的计算机课件,向学生提供学习情景,展示需要解决的学习问题,尤其是让学生认真观看“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序,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网络的充分互动,完成创新性的学习任务,发挥信息技术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

由此可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开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局面,语文教师要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认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以全新的姿态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上一篇:解读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材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