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虎”熟语文化意义探析

时间:2022-08-25 01:10:55

生肖“虎”熟语文化意义探析

摘 要: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肖熟语文化意义的分析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民族性格的有效方式。关于生肖“虎”的歇后语是十分丰富和精彩的,从其内容和性质的角度可以分为三大类。与“虎”有关的歇后语是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语言材料,通过分析整理已有与“虎”有关的歇后语,可得出此类歇后语所蕴含的典型文化意义。

关键词:生肖虎;歇后语;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H1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202-04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肖熟语不仅是生肖文化的重要承载,而且传达着我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民族心理及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对生肖熟语文化意义的分析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民族性格的有效方式。这也体现着词汇对文化的传承作用。本文将以生肖动物中的“虎”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与之有关的熟语,重点研究与“虎”有关的歇后语,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义。

一、生肖与歇后语

生肖也被称为属相,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是用来表示年份和人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生肖的周期为12年。每一个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生肖。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法。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创造并喜用、习用,具有幽默诙谐、通俗易懂的特点。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事物的隐语;后一部分是本意,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或引申。人们在使用时通常只说第一部分而隐去后一部分,有意停歇,让听者玩味揣摩,故又称“隐语”。歇后语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谐音式歇后语,一种是比喻式歇后语。

在各民族的语言中有许多与生肖动物有关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大都包含着某些象征、隐喻义,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并折射出人生哲理和处事之道。本文从小角度切入,仅取生肖动物中的“虎”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与之有关的歇后语,对其进行表层义的剖析,进而总结出其反映的典型民族文化。

二、与生肖“虎”有关的歇后语分类

关于生肖“虎”的歇后语是十分丰富和精彩的,从其内容和性质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表现老虎的性格特征

老虎作为兽中之王,在人们的心中自古就留有双重的性格印象。一方面,老虎是虎将的象征,它勇猛、威武、刚强、有活力;另一方面,老虎是食肉动物,凶残无比、性格暴烈;此外,老虎还有虚伪、鲁莽、霸道的性格特征。在与虎有关的歇后语中存在大量表现虎的以上性格特征的歇后语,而这些歇后语又通常借物喻人,同样象征人的勇猛、凶残、虚伪等性格特征。

1.表现老虎的勇猛、威武、刚强和有活力

“虎为百兽之长,自古君王敬之为神,祈借神威,以报社稷平安。”①虎的勇猛是战场上所需要的,于是擅于征战的将士和士兵就被称为虎将和虎兵。虎的勇猛、威武、刚强和有活力在歇后语中也有体现。比如,“老虎进村――没人敢理”,“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老虎下山――来势凶猛”,“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老虎长了翅膀――神了”等。

2.表现老虎的凶残无比、性格暴烈

“老虎吃羊羔子――不吐骨头”,老虎是典型的食肉动物,为了得到自己的食物从来不讲情面,在与猎物进行斗争的时候凶残无比,它也因此被称为百兽之王。在歇后语中,人们常用老虎的凶残、暴烈指喻恶人的残忍、无情。相关的例子有,“老虎吃羊――弱肉强食”,“老虎吃兔子――一口吞”,“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等。

3.表现老虎的虚伪、鲁莽、霸道

老虎不仅凶残,而且擅于伪装。它通常是人面兽心,假装人相,用以掩饰自己丑恶的内心,来欺骗对方,实现自己的野心。歇后语以兽喻人,表现人的伪装和人面兽心。例如,“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老虎带喇嘛帽――人面兽心”,“老虎背十字架――假装耶稣”,“老虎披羊皮――装样(羊)”,“老虎披蓑衣――终归不是人”,“老虎咧嘴笑――用心歹毒”等。

老虎的虚伪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体现了虎的智慧,但虎绝对不是狡猾的狐狸,它更多的是鲁莽和霸道。“老虎拉车――不听那一套”比喻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都置之不理。“老虎打架――劝不得”也从侧面表现出虎的莽撞和霸道。而老虎的霸道更体现在“老虎欠债――讨不回来”,老虎更是惹不起的,“虎头上捉虱子――找死”,“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二)表现老虎的生活习性

老虎是山中之王,自然很有威风,但虎威不会轻易显露,因为“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勇猛刚强是老虎的显著特点,它总是特立独行,“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每只成年虎按实力在山林中都有自己的领地,彼此不越界,即使是“夫妻”,也不得擅自闯入对方的领地。老虎是凶残的,但也是鲁莽的,“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老虎的凶恶还体现在吃上,“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老虎虽然凶恶,但也会显得“虎头虎脑”,做出一些可爱的动作,“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三)含有特殊的象征、比喻义

在与虎相关的歇后语中,除了以上借物喻人的形式外,还有表达特殊象征、比喻义的情况。这些特殊的象征、比喻义一般都阐述了一定的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某些特征。

“老虎追的猫上树――多亏留了一手”表达了人在社会中要谨言慎行,为自己留足后路,以防他人反咬一口;“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说明了恶劣行为带来的恶果是相互的;“老虎进村――没人敢理”,“老虎进城――家家关门”,“老虎演戏――好看也别看”既表达了人们对待恶势力的态度,也反映了汉民族的一种隐含的规避和保守的心理特征。歇后语是对社会状貌的通俗性描述,我们只有对这些文化的承载物进行文化的延伸后,才会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人在社会中立足,“留一手”是非常必要的。“猫儿教老虎――留一手”的睿智之举最后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且成为制约老虎的法宝。社会需要彼此信任,但谁又能保证每个人都对你全心全意。自私是人的通病,所以我们在倾心于人的时候,要先了解对方,不能一味地沉浸在骄傲地表现之中,至少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要知道“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一手”。

(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目前的处境并不代表永远的位置,所以今朝威武难保世代昌盛,过去潦倒无碍当下富贵。人生起伏跌宕,“下了山的老虎――不如狗”说明即使是威猛的老虎也有失势的时候。“老虎窝里出狸猫――一代不如一代”体现了由盛转衰的变化。所以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不要小看谁,也许你的周围就有下一个乔布斯或马云。

既然世事是变化的,我们就要对这种变化有所准备。如果你现在自感安逸,那就要当心了,因为危险总存在于安逸之中,古人就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说法;如果你身处困境,也不必自卑,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和改变困境的勇气,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虽说“心态决定一切”,但没有切实的行动一切都是幻影。面对时事的变化,我们不仅要“居安思危”、“处乱不惊”,而且要付诸于行动,去利用变化的形势。居安思危者一定不能因循守旧,变化的存在为旧制的改革提供了机会,聪明的人会与时俱进,把握机遇。而处乱不惊者只有在“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了前进的道路,才可冲破困境,成为“乱世英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仅仅说明着时事的变化,而且蕴含着创造的力量。

(七)要勇气也要谋略

有人曾总结成功人士经验,提到成功的人需勇气和谋略皆备,古人评价一个人有才华也常用“智勇双全”的词语,可见勇气和谋略是成功的重要基础。而在现实中,很少有人两者皆备,或是“徒手打老虎――有勇无谋”;或是“秀才遇到虎――再吟诗也跑不脱”,光有才却缺乏勇气;或者是既没勇气又没谋略的随大溜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瓶颈,可是我们却总是不敢正视它。有勇无谋的人是鲁莽的,他们把谋略当作书生气的表现,所以有“与虎共眠――好大的胆子”;可精于谋略的人又却些勇气,生怕“兔子进虎穴――白送死”,一失足成千古恨;勇气、谋略双无的人总是那样没心没肺,只是嘴上功夫而已。要做到两者皆备,学会自省是必须的;其次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谦虚心态,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事情;最后要努力突破自我,勇敢的人要学着“三思而后行”,谋略家学着放手一搏,随大溜者学着找到自我。

也许有中庸思想的人更可能皆备几种相对的品质,智勇双全者一定是最深刻的那一个,他既要考虑到问题的实质,也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有时,停顿正是冲刺的前奏。

(八)“名声”效应

在人与人之间还不熟悉的时候,“名声”是彼此了解的主要方面。当你已在众人面前树立了好的名声,它就会产生神奇的“蝴蝶效应”,使你获得丰富的人脉。相反,当你起初就给人以坏的印象,如果要挽回的话就有些困难,因为“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名声也会带来行为上的连锁反应,首先一个人的名声会为自己带来相应的伙伴,包括正气之友和臭味相投者;其次名声也会给人留下特定的心理暗示,比如老虎的凶恶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些人宁愿做“老虎身上的虱子”,有些人打算“徒手打老虎”,还有一些人却是像“山羊见了老虎皮――望而生畏”。

名声在人的一生中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学会经营名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哲言;其次要行善行,世界上许多事都是相互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善行的双赢结果;最后要明白包容和理解是增进感情、深入交流的重要前提,当我们微笑着承认了对方,对方也会对你多一份信任。名声是抽象的东西,可以改变。谁都会有失足的时候,但上帝疼惜真心悔过的人,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大家一定会被你的真诚所感动并重新认可你。

好的行为带来好的名声,好的名声带来好的机遇。“名声”效应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中要为自己塑造好“品牌”,从而招得伯乐的赏识和众人的拥护。

四、结语

词汇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当我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色彩后,它才变得绚丽多彩。生肖虎作为一种事物,当它被运用到语言文化中后,便被赋予了人的特性,反映出特定的民族心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注 释:

①禚柏红,郭俊峰.生肖虎(十二生肖与中国文化丛书)[M].济南:齐鲁书社,2005.24.

参考文献:

〔1〕禚柏红/郭俊峰.生肖虎[M].济南:齐鲁书社,2005.

〔2〕余寿军.虎啸空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十二生肖民俗文化丛书).

〔3〕吴裕成.生肖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

〔4〕http://.

上一篇:探析牟宗三对道家“无”的理解 下一篇:“案多人少”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