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5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25 12:35:30

腋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52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对52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施行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结果:经术后观察随访6个月~7年,术后复发率低,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机体及呼吸循环影响小、恢复快等特点,易被患者接受且疗效可靠,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的理想手术方式。

关键词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青少年,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临床常见的胸科急症。2004~2011年对52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施行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12~31岁;术前X线及CT诊为单纯气胸19例,液气胸3例。肺压缩30%~100%,胸内积血300~2100ml。肺大泡均位于上叶肺尖部,合并下叶背段5例,术中发现肺大泡1~数10个。左侧20例,右侧31例,双侧1例。

手术指征:①胸腔闭式引流后持续Ⅲ度漏气或1周持续漏气;②胸腔闭式引流后连续3小时持续血液引出>150ml/小时;③同侧复发性气胸;④)从事特殊性职业(如飞行员,潜水员等)。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行气管双腔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中以单肺通气为主,间歇双肺通气以利于确认肺大泡及其界限。患者取标准健侧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并固定于手术床上。于腋中线处第3肋间作一直切口,5~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沿肌纤维方向钝性分开显露出肋间外肌和肋骨(不切断肌肉及肋骨),从第3肋间切开肋间肌及壁层胸膜,进入胸腔,置入小号胸廓牵开器撑大切口。进入胸后,吸净胸内积血,针对血胸患者找到出血点给予结扎止血。并嘱麻醉师患侧间断通气寻找肺大泡。

术中操作:①狭颈型肺大泡(Ⅰ型)11例,先在基底部缝扎,再用粗丝线结扎,最后剪除泡壁;②宽基底部表浅肺大泡(Ⅱ型)29例,给予行单纯肺大泡切除术,先用血管钳在大泡基底钳夹,剪除泡壁,创面用1号丝线交锁“U”字缝合关闭,或用直线切割器在大泡基底部作缝合。③宽基底部深位肺大泡(Ⅲ型)1例。给予行局部肺组织楔形切除术,④右肺上叶巨型肺大泡1例,给予行基底部囊壁折叠法;⑤双侧肺大泡且合并双侧气胸1例,同期双侧手术治疗;针对肺组织表面散在直径

结果

52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5例发生局部肺不张给予鼻导管吸痰等处理后复张;1例发生切口液化给予换药后愈合;2例拔管后再次出现肺压缩(>30%)于上胸部再次引流,待肺复张后用50%葡萄糖40ml注入胸管等处理后未再复发。随访6个月~7年,1例术后8个月复发,胸片示患肺出现气胸(压缩45%)给予常规开胸手术后治愈。

讨论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发生于年轻健康成人,其病理表现主要体现在肺大疱上。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双侧同时大量气胸可引起窒息,合并血管损伤可伴有胸膜腔内出血症状,甚至引起休克、死亡。肺大泡破裂引起血胸,其并发症率

参考文献

1彭学锋,李成继,龚立宏,等.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气胸51例的外科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64—65.

2顾恺时.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64—765.

3杨春杰.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22例外科治疗分析[J].天津医药,1994,22(3):163—164.

上一篇:确炎舒松封闭结合微创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85... 下一篇:2种椎管内麻醉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比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