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县飞机喷洒5%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松褐天牛效果研究

时间:2022-08-25 09:29:15

星子县飞机喷洒5%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松褐天牛效果研究

摘要 星子县直升机喷洒5%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松褐天牛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药1 d后,飞防区样木上松褐天牛死亡率为83.37%,施药3 d后,死亡率达100.00%。采用飞机喷药杀灭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现代化手段,范围广、时间快,对环境影响小,成本低,对山区和大面积防治具有极好的效果。

关键词 飞机喷洒;5%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松褐天牛;防效;江西星子

中图分类号 S763.38;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64-01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又名松墨天牛、松天牛,属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是松树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又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而松材线虫又被称为松树的癌症,防治松褐天牛,切断松材线虫的侵染循环是松萎蔫病治理的主要措施[1-2]。2008年受到雨雪冰冻灾害极端天气影响,星子县国有东牯山林场的松褐天牛虫口密度明显上升。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星子县于2011年6月首次启动飞机喷5%噻虫啉胶囊悬浮剂进行防治。现将防治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东牯山林场坐落在庐山南麓,是庐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拔多在300~1 000 m,总面积4 446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 945.6 hm2,森林覆盖率95%,植被丰富,主要包括马尾松,杉木、毛竹、樟树、茶叶等。此次飞机防治面积667 hm2,处在省级庐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平均海拔520 m,山势陡峭,人工防治难度大,是东牯山林场松褐天牛密度最大的区域。

1.2 试验药剂与器材

试验药剂为5%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食盐、尿素、有机硅,由江西省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喷药飞机采用美国德事隆公司(Bell Helicopter Textron)生产的贝尔直升机,导航设备为机载GPS,机载电脑调控喷洒流量。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个处理,分别为:飞防区用5%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900 g/hm2、食盐120 g/hm2、尿素150 g/hm2、有机硅45 g/hm2,于2010年6月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期采用飞机施药,用药量为90 kg/hm2;以不用飞机施药作对照。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飞行质量调查。在飞防区内,选定5块约666.67 m2的样地。样地内每隔10 m设置1个采样点,采用氧化镁玻片作为采样片,将其设置在没有遮碍物的空地上[3-4]。每点设置1个采样片,每个样地设9个采样点,共设45片。结束后室内使用放大镜测定雾滴密度。

1.4.2 样木调查。在飞防区内随机选择8株马尾松并用红漆进行标记。喷药后在每株样木上接松褐天牛成虫8头,然后用虫笼罩住并编号,共接64头。在毗邻山场设置1个对照区,选择8株马尾松并用红漆进行标记,按同样方法接虫64头。于喷药1、2、3 d后统计笼内松褐天牛存活数,计算死亡率[5]。

1.4.3 诱捕器调查。防治前,在林场的飞防区与对照区分别挂设20个、10个诱捕器。飞防后每隔7 d对诱捕器观察诱集情况,连续观察30 d,并记录诱集量。

2 结果与分析

此次飞防区作业飞行速度185 km/h,作业高度离树冠平均50 m,有效喷幅为22 m,平均雾滴密度30.1个/cm2。

由表1可知,飞防区实施喷药1、2、3 d后,区内8株马尾松样木上松褐天牛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3.38%、92.19%、100.00%。由表2可知,诱捕器数量为20个的飞防区30 d内捕虫量平均数明显低于诱捕器数量为10个的对照区。

通常地面喷药防治费用约为600元/hm2,山区防治667 hm2面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费时间特别长。飞机防治667 hm2面积仅用不到7 d的时间,用药量不足地面防治的1/5,杀虫速度快,持续期长,对松褐天牛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防治松褐天牛应在天牛的羽化盛期进行,山区和大面积防治时地面防治耗费时间长,影响防治效果,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损失。相对地面防治,飞机防治具有省钱、省时、省药的优势。采用飞机喷药杀灭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现代化手段[6],范围广、时间快,对环境影响小,成本低,且(下转第166页)

(上接第164页)

使用药物为国家批准使用的无公害生物制剂,对人畜无害。

4 参考文献

[1] 王问学.南方森林害虫综合管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66-167.

[2] 张华锋,魏招云,魏初奖,等.1%噻虫啉微胶囊颗粒剂防治松墨天牛林间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害,2010,29(4):35-37.

[3] 梁细弟,朱建国,周关校.几种诱杀松墨天牛方法的效果比较及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0(4):366-369.

[4] 姜礼元,唐陆法,程建明,等.千岛湖区松墨天牛成虫发生规律及不同诱捕法的比较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3(1):25-27.

[5] 盛常顺.飞机喷洒绿色威雷、吡虫啉防治松褐天牛林间试验[J].安徽林业科技,2009,1(2):6-10.

[6] 袁媛,李桥,陈祖海.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J].华东森林经理,2011(3):52-54.

上一篇:阳谷县3%世玛油悬剂及助剂防治麦田节节麦效果... 下一篇: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粗缩病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