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2-09-16 03:16:44

摘要 介绍桃疮痂病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发生条件,并从栽培管理、消灭病原、药物防治等3方面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桃疮痂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桃疮痂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生条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6.6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78-01

桃疮痂病(黑星病、黑痣病)在我国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此病不但危害桃,还危害梅、李、杏、扁桃、樱桃等核果类果树,是北京市桃树主要病害之一[1]。主要危害果实,常使果实外观变劣,品质降低,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危害叶片和枝梢。发病部位多在果实肩部,产生暗褐色圆形病斑,后期出现裂口;枝梢受害后表面发生紫褐色长圆形斑点,后期变为黑褐色稍隆起;叶片被害出现不规则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后期病斑转暗色或紫红色,发病严重时引起落叶。

由于当前一家一户的种植管理模式,果农很难做到及时统一防治,造成危害连年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果农盲目打药,不但增加了开支,破坏了果园内生态平衡,造成一些病害不能控制。因此,为了减少桃疮痂病在生产中给广大果农造成的损失,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果品,通过田间调查、田间农药试验发现防治桃疮痂病应根据病原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采用物理、栽培等手段,选用抗病品种,同时配合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综合防治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1 桃疮痂病危害症状

1.1 果实被害症状

果实发病部位多在果实肩部,先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之后扩大为2~3 mm的圆形病斑,病斑表面长有黑色霉状物,病斑一般不凹陷,多时聚合成片。病菌危害果皮停止生长发育,但果肉仍然生长膨大,因此后期可出现裂口,此种裂果较细菌性黑斑病造成的裂果浅,一般不引起烂果[2](图1)。

1.2 枝梢被害症状

枝梢受害,最初表面发生紫褐色长圆形斑点,后期变为黑褐色稍隆起,并常发生流胶,最后在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丛)(图2)。

1.3 叶片被害症状

叶片被害后,在叶背出现不规则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后期病斑转为暗色或紫红色,最后病斑干枯脱落而形成穿孔;病斑较小,很少超过6 mm;在中脉上可形成长条状的暗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会引起落叶。

2 桃疮痂病病原

桃疮痂病的病原菌为嗜果枝孢(Venturia carpophila Fis-he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在我国尚未发现。

3 桃疮痂病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组织内越冬,至翌年4―5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陆续侵染,病菌在枝梢病斑上生长发育,病斑上产生黑色粒点状的分生孢子丛,分生孢子丛内的分生孢子通过降雨传播至幼果果面。病菌孢子萌发后入侵果实表皮。入侵后的病菌经过30~70 d的发育才表现出明显症状。果实发病后产生的病菌又可继续侵染无病的果实,晚熟桃再次被侵染。5―6月多雨潮湿,7―8月发病严重,果园低湿或通风不良均容易加重该病发生。病菌侵入寄主后,潜伏期较长,因此,田间表现为早熟品种发病轻,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较重。

4 桃疮痂病发生条件

4.1 温、湿度

温暖、雨水频繁,如5―6月雨水多的年份,有利于病菌入侵和繁殖,7―8月则发生严重,造成病害大发生。

(下转第181页)

(上接第178页)

4.2 树势

树势强发病轻且晚,树势弱发病重且早。

4.3 品种

早熟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重,已知京玉、京燕、八月脆、久保、中华寿桃品种发病重。

4.4 田间管理

果园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黏性重,通气性差;树冠郁蔽,枝叶过旺,透光度差;偏施氮肥或氮肥过量,造成枝梢旺发而徒长,以上情况都会导致病害发生严重[3]。

5 防治对策

5.1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修剪,防止果园通风透光不良,科学施肥浇水,提高树势,增强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几率。果实套袋,可阻隔病菌侵染,有效避免病菌随降雨传播至果实表面,避免侵染发生。休眠期清理修剪下的枝条,连同落果、落叶一起深埋,减少园内病菌量[4]。

5.2 铲除越冬菌源

春季萌芽前,喷3~5 °Bé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菌。

5.3 生长期化学防治

田间农药试验结果表明,谢花后至套袋前是防治桃疮痂病的最佳时期,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10%苯醚甲环唑(世高)、50%多锰锌(揽翠)、80%硫磺可湿性粉剂(成标)1 000倍液。为了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在防治过程中建议轮换选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2 000倍液或50%多锰锌(揽翠)800倍液或80%硫磺可湿性粉剂(成标)1 0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一直喷至果实套袋。

6 参考文献

[1] 唐欣甫,梁泊,陈策.北京市平谷区桃果实病害调查和防治[J].中国果树,2009(6):61-63.

[2] 张俊祥,滕芳超,孙秀丽,等.桃疮痂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西北园艺:果树,2008(6):27.

[3] 丁雄伟,潘伟乔.浙南山区桃树病害发生特点及无害化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7):128-129.

[4] 高飞,姚克斌.桃疮痂病的防治[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9(3):26.

上一篇:大通县日光温室油桃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