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加强机械专业建设

时间:2022-08-25 09:18:3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加强机械专业建设

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面向市场,主动与社会经济相结合。这里仅就专业建设中有关专业设置、专业教学改革及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传统机械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滞后

传统的职业教材几乎是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压缩版,讲究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要领、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不利于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2.课堂教学模式滞后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单纯讲授,学生被动听讲,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简单模仿,这种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优化专业设置方案

1.专业设置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有好的拳头产品,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好的学校同样需要有生命力旺盛的主体骨干专业支撑。设置机械专业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紧紧围绕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与素质来组织教学。把企业的工作标准规范,作为教学和实训的标准,让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体验和感受到一种职业操作氛围,养成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服务客户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的结合,将企业维修场景引入教学。

(2)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用典型的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安装、调试和检测维修的实际职业能力。

(3)循序渐进原则

按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遵守操作章程,严格按照标准填写工单、反馈维修信息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核模式

将考核的方式由单一的理论测试改为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的综合考核方式,提高应用能力。

2.专业设置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目标

职业教育的中等目的应更明确。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内容结构注重知行合一,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实际化、教材的内容结构、训练项目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相统一化,实现了知识、技能和工作之间的融合。采用市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明确目标——接受任务——教学准备(分析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学习成果展示——检测与效果评估”的工作过程。

三、适应市场需求,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变“应知”为“应会”

教师不是把有限的课时过多地放在“为什么”的理论探究上,而是将重心转移至“做什么”、“如何做”的技能培养上来。在实训环节中,针对典型的故障和检修技术,模拟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环境,使学生获得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

(2)采用“行动引导”教学法

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为目标。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不定型的活动方式,辅以教具、图片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实训场景生产化

机械电控技术实训项目尽可能与生产一置,并要求学生一切行为严格遵照生产实际的操作规程来进行。让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体验和感受到真实职业氛围,把企业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作为教学和实训的标准。

(4)落实校外实训计划

校内实训项目只能涉及少数车系和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解决校内实训设备的局限性、学生就业去向多元化等问题,只有落实校外实训计划,充分借助校外实训基地的力量,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学习。

2.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针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法

在讲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以启发式和研讨式课堂教学为主,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直观和现场教学法

尽可能使多媒体动画与现场教学(实物、模型、示教板等)相结合,使教学直观明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则采用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亲眼看到,亲手做到,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

(3)任务教学法

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任务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按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决策计划实施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等六步法则组织教学过程。

(4)网络课程教学法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仿真模拟软件,教案、课件、录像等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测试和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办学实力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师资力量的较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关键,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又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那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笔者认为可采用“送、下、带、引、聘”等多种方法。“送”是选拔部分教师到高等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下”是让部分教师下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实习、实训基地)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安排他们到机械维修企业、品牌机械4S店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加强学科带头人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引”是指从生产一线调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工作;“聘”是指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聘请现场技术人员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双师化”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职业教育中心校)

上一篇: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学习需努力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五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