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真”校长

时间:2022-08-25 08:13:49

大时代的“真”校长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100多年前的语言也正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众声喧哗的最好写照。在这样的时代,存在即是合理,人们倍感焦虑和撕扯。如果说在这样的大时代,还有一样事物必须跨越模棱两可的选择,那就是教育。因为教育承载着未来希望和发展方向。然而当诱惑横行、新异当道时,对教育做出正确判断并一以贯之又谈何容易!也正因此,我对中小学校长们总是心存敬意,因为他们战斗在时代前线,时刻面临考验和各种选择,其选择与行动又对千千万万的学生、教师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然,我熟悉的校长不多,唐玉辉就是这样一位努力追求“真教育”的“真校长”!

第一次认识唐校长是几年前在朋友的沙龙聚会上,与几位特级教师在一起闲聊。于指点江山、品评人物之中,我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所以,我心目中的唐校长首先是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对教育、教学、语文学科有着自己理解和追求,“不安分”、求突破的教育者。之后,因为“新基础教育”研究,与他有了更多直接的频繁接触与合作。过程中,我进一步感受到了他爱思考、善践行的研究品性和认真执着、担当敢为的管理能力。几年下来,据我观察,他依然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依然爱思考、肯钻研,能践行且努力追求教育的“真”,将教育者、研究者与管理者多重角色集于一身,而没有转换成教育领域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我也很佩服他能一直保持真性情,坚持真思想,采取真行动,建设真学校。

具体地说,从对“真教育”理想的追求中我们可以真切感知作为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唐玉辉。他发展了学校的求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在他看来,求真就教育而言就是溯本求源、化育真人,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为儿童的主动健康发展奠基。办学求真应当包含三个命题:一是让儿童成为儿童,二是让教师自主创造,三是让教育回归本真。这是他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例如,他确定了学校“育真人”的办学目标。所谓“真人”就是在当下这样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的多元时代里能真正把握自己命运、保持自己追求且不断主动、健康发展的人。为此他提出学校要让孩子“求真知”,培养老师“做真师”。围绕“求真知”他主导构建了体现“真”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一是本真课程,即以基础、规范、科学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性课程;二是纯真课程,即以发展、研究、游戏为特征的发展性课程;三是率真课程,即以个性、合作、创造为特征的个性化课程。本真课程主要是国家课程,以开足上好为主要目标,是学校的主干课程。纯真课程主要以阅读课程、思维课程、体艺课程、综合课程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率真课程主要以专题研究、兴趣特长、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的选修课程。本真课程、纯真课程以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为内容,纳入课表,定时定人,保证教学质量。率真课程主要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专题研究、兴趣爱好等开设,结合学生社团活动,要求每位老师均要承担一定的课时数量。为了落实“真”课程体系,他在学校又大力推进体现“自主、灵动、高效”特征的本真课堂教学改革:以“五还”“教结构用结构”等为主要特征的自主课堂、以课程资源的合理转化与有效运用为特征的灵动课堂、以三维目标有效达成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围绕“三个环节”,提出“六个关注”:课前备课环节关注文本独特性和学生的生长性;课程实施环节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现场生成资源的合理转化;课后评价环节关注教学效果与文本价值契合度、学生生长目标达成度。

围绕“做真师”,他始终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关键工作,注重从制度上激励引导、培训上保障、行动上帮助提升。如,针对不同年段、不同层次的老师,分层次提要求,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增强主动发展的自觉性。一是加强教师梯队管理。学校每年都会根据教师的发展状况进行自我认定,形成不同梯队,明确不同的目标任务,并实行动态管理,有力地激发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二是强化项目管理。本着以成事促成人的思想,学校许多专题研究和研究课题作为项目,实行人员自我组织,时空自主安排,合作自主研修,完成给予奖励的方式,促进成事与成人的有机统一,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了活动的品质。三是搭建平台促成长。学校“相约星期二”教学演练场、“三杯”教学评比活动、“名师大讲坛”“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教学设计评比、“求真杯”年度教育论文大赛,以及众多的对外交流活动为广大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和锻炼的机会,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几年来,学校青年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成为淮安市小学特级教师“孵化器”。

作为管理者,他具有难得的“真”情怀。这首先表现在他的开放办学上。作为一名校长,传统的办学思路一般是努力办好自己的学校,不去“招惹”兄弟学校。唐玉辉所在的学校在地方属于龙头学校,他大可以埋头把自己的学校办得花团锦簇。但这些年其办学却在走“成人强己,联动共进”新路:一方面与上海、常州、青岛等地的优质学校开展频繁的校际互动,不害怕暴露自己的问题,努力吸收转化其他优质学校的发展资源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在本区域又开门办学,向其他兄弟学校开放,各领域均和兄弟学校合作互助,通过频繁的校际互动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创、共生和共享,并进而实现对区域教育发展的共促。

此外,他的情怀还表现在他的管理理念上:懂得分权和赋权。校长对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学校的发展还需要广大老师的群策群力,尤其是像淮师一附小这样的大规模学校。唐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实行了一系列分权与赋权措施:实行年级部管理,每个年级以“类学校”的方式运行,年级部主任及其团队自主决定年级相关事宜;实行各领域第一责任人制度,尤其是学科第一责任人制度,由他们各自自主策划并实施本领域的日常研究和专题研究工作;他甚至把管理重心下放到各学科各年级的备课组,在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减法”,减少老师的羁绊,让他们腾出手和时间来研究学生、教学等等。所以,我经常跟他们学校的中层说他们都是一方“诸候”,将来都是要做校长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淮师一附小实际上一直是淮安市小学校长和副校长的“孵化器”。最主要的是通过赋权与分权表达的是校长对中层和基层老师们的信任,让他们能自主思考并自主行动,给学校发展贡献更多的切入点、突破点和转折点,从根本上说是把“创造”还给了全体教师,让老师感受到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专业尊严。现在老师都很忙,但让老师忙得有格调、忙得有方向、忙得有尊严、忙得不憋屈的学校实在太少了。

当然,作为教育人尤其是一所学校的领头人,他还努力让师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情怀。我知道淮师一附小老师们特别团结,对学校这个大集体有特别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来源于这所学校对每个教师个体的持续关注和关怀。这样的案例有很多。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也正因此,每当走进这所学校,走进每个班级,我都能感受到老师、同学们的阳光、自信和一附小人对教育所特有的真诚与热爱!

(伍红林,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223300)

上一篇:试析商务汉语学习词典的实用性 下一篇:“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作文升格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