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评价

时间:2022-08-25 07:39:28

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采用氯雷他定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慢性荨麻疹100例,均为我院皮肤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赛庚啶口服(对照组,n=50)与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慢性荨麻疹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6%,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氯雷他定;慢性荨麻疹;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39-02

临床皮肤科疾病领域,慢性荨麻疹较为多见,致敏原查找困难,病因复杂,治疗十分棘手,常反复发作,目前尚无根治手段。如何选择一种药物,促症状缓解消除,提高临床效果,且降低临床不良反应,是临床相关科室研究重点[1]。本次选取慢性荨麻疹病例,应用氯雷他定治疗,就结果与赛庚啶比较,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男48例,女52例,年龄21-75岁,平均(38.2±1.9)岁。均与《皮肤性病学》相关诊断标准符合。以皮肤有风疹块出现,局部有麻刺感或发痒,常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伴发为常见表现。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者。首次病发31例,再次68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取维生素C口服,每次200mg,每日3次。对照组:取盐酸赛庚啶片口服,每次2mg,每日3次。观察组:取氯雷他定片口服,每次10mg,每日1次。两组均共用8周。

1.3疗效评定 显效:皮肤划痕结果呈弱阳性或阴性,风疹块消失,偶轻度痒感中无痒感;有效:皮肤划痕结果为阳性,风疹数目和大小呈>2/3消退,偶有轻度痒感;无效:皮肤划痕结果呈阳性,风疹块数目和大小呈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慢性荨麻疹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6%,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在临床皮肤科较多见,是指皮肤黏膜血管液体渗出和暂时性炎性充血,由各种因素引发,可在皮肤任何部位的黏膜发生,诱导灼热感、针刺感、瘙痒,患者身心均承受较大痛苦。对慢性荨麻疹病理特点展开分析,属IgE参与诱导的一种Ⅰ型变态反应,细胞表面IgE与抗原特异结合后,有各种化学介质产生,如白三烯、5-羟色胺、组胺等,使毛细血管所具有的通透性增加,促使嗜酸性粒细胞聚集,诱导毛细血管扩张,引发真皮上层出现水肿,观察皮肤表面,有风疹块出现[2-3]。临床治疗时,目前依据的是对过敏原阻断,促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抗阻胺,对症处理等原则[4]。对照组应用的赛庚啶为抗过敏常用药物,可消除过敏症状,但仅在过敏反应诱导的多种疾病中适应。氯雷他定为组胺H1-受体第二代非镇静性新型拮抗剂,采取口服途径应用后,可被机体迅速吸收,生成DCL水溶性化合物,除对组胺H1-受体阻断,且可对免疫抑制,使炎性反应介质释放减少,促使肥大细胞呈稳定状态,另外,可在外周与效应细胞组胺H1-受体竞争性结合,对组胺诱导的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拮抗[5]。另外,DCL可对黏附分子表达抑制,使迟发性炎性反应减轻和被阻断,使荨麻疹症状有效缓解或消除。氯雷他定无法通过血脑屏障,防范了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抑制,不易引发困倦、嗜睡等副反应,其他如胃肠道不适、口干等均轻微,无需停消,可自行消除。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选取的慢性荨麻疹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6%,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针对临床皮肤科疾病慢性荨麻疹,采用氯雷他定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消除症状、体征,且不良反应轻微,对治疗方案未构成影响,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秋红,魏珍,王海荣.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5):334-335.

[2] Affrime MB,Banfield C,Clue P,et al.Desloratadine and Ketocoazole,phar-macokinetecs and electrocardiogrphic pharmaco dynamic diffect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9,37(4):386.

[3] 王加庆,高志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1):2562.

[4] 王华友,周贤刚.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7):443.

上一篇:麻醉在小儿急腹症手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探讨双心诊疗模式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