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5 06:34:42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给当今思想政治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分析课堂中的所得所失,以便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理念;反思;观念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政治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的体会是政治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我觉得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出现的新情况,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提出几点反思。

一、营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有了师生相容良好环境,自然就产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动力,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体现平等与和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在言传身教中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权利的尊重和对自己灵感、积极性的肯定。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会调动起自己的所有有利因素,进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教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善思。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绝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力,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教师要用旧习惯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他们遇到痛苦和不幸时,老师的同情和开导能使他们得到慰籍、获得信心,从而鼓起前进的勇气;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肯定的评价,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他们就会喜欢这位老师,就愿意“为老师而学”。因此我们政治老师必须学会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清洗剂冲刷精神的污垢。

二、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言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自己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激活了课堂教学,进而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爱学习,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之产生。

三、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要联系学生实际,去启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分析,观察想象,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四、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这是由教师指导而学生独立进行的教学要素结合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

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要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

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我想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五、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思想政材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例如讲授“祖国统一”时,我为学生补充近几年势力分裂祖国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我国《国家法》的制定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本质。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我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六、在加强引导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猎取知识,运用知识。古人曰:“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得很好。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跟着老师学一辈子。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满足于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自学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重要能力,是知识经济对终生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重了自学能力的培养,还可能将学生的其他智能带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变课堂为学堂,做到教和学的最佳结合,主导和主体的和谐统一。

一个人是否能够成才,不仅在于所受的教学教育层次的高低,更主要的是取决于自己是否善于独立获取知识并把知识变为系统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创新。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知识更新率迅速提高,知识更新率迅速提高,如果学生只学会教师教给的一点知识,那么离开学校后面临大量的新知识,就会在科学与技术急剧发展的严重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有了自学能力,无论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综合化的步伐如何迅速发展,都可迎头赶上。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思想政治课不可忽视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非排斥教师的讲解,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教师要适当的讲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自始至终要引导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讨论和学习。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面对21世纪的素质教育改革,历史赋予了我们光荣的使命,在教学观念中,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大胆的运用新课改、新理念;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乐趣。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今天看来是不行了,教师必须要有源源断的水。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好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但又是那么的不容易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总之,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创造性表现为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众多的疑问,丰富的幻想和大胆的探索精神,它是智慧的火花,是智力活动的最高阶段,也是智力发展的具体标志。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无定法,但要改变目前的现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到其中的利弊,在课后进行认真的反思,分析课堂上的所得所失,才能为我们今后的思想政治课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彭智勇《创新学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鞠文灿、陈善卿主编《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上一篇:晒而不炫网络“晒”娃四守则 下一篇:寻求支点,让评价成为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