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技术在职教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5 06:21:31

仿真技术在职教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针对中高职学校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使用计算机电路仿真技术来完成教学的方法,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使用NI Multisim 10进行电路仿真。本文讲述了在桥式整流电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对比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引入仿真技术后教学的差异。

【关键词】仿真技术;电路仿真;桥式整流电路;中高职教法改革

在上一个世纪中,发展最迅速,对人类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就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如今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活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仿真技术(以下简称仿真技术)就是以多种学科和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为工具,通过虚拟试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生产,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愿望。通过教学实践证实,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技术、广泛地应用仿真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在职业教育众多专业课程中,电子线路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有一定代表性,现在就以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为例,来探讨一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目前能够实现电子线路仿真的软件很多,但在教学中应用最多的还是Altium公司推出的Protel 99 SE 和NI公司推出的NI Multisim 10,本文以NI公司推出的NI Multisim 10为例。

NI Multisim 10是美国NI公司在2007年3月推出的NI Circuit Design Suit 10软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原理图的捕获、电路分析、交互式仿真、电路板设计、仿真测试、射频分析、单片机等高级应用。它有着直观的操作界面、丰富的元器件库、丰富的测试仪器仪表、完备的分析手段、强大的仿真能力、完美的兼容能力,将虚拟仪器技术的灵活性扩展到了电子设计者的工作平台,弥补了测试与设计功能之间的缺口,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强化了电子实验教学。

现在假设要完成电子线路中的桥式整流及电容滤波线路的教学工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过程一般是这样进行的,首先由教师先将原理图画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投射在屏幕上,再由教师口头分析讲解,然后学生做一点习题加深一下理解,有条件的组织学生做一做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多数情况下会出现下列一些问题。

首先电路的特性、工作曲线等十分抽象,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感到十分困难,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通常的方法是将电路图接成面包板、万用板或PC板,然后使用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表等电子仪器来进行测试。首先,制作电路板的过程既耗时、费力又浪费材料。其次学生实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都是第一次做,因此出问题的占大多数,如果出现问题,就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弄清是器件本身有误还是制作过程有误,教师常常为解决一些和教学过程无关的困扰而大伤脑筋。最后往往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在学生很多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情况下,就不得不草草结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次对于一些原理比较复杂的课题,实物器件成本很高,学生操作过程中元件损坏率非常高,这对于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的学校来讲,这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大成本支出,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实验都是不太现实的,最后就只能教师嘴上讲讲就完了,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现在我们引入仿真技术,首先要求教学场地必须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学生实验(实习)设备(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都具备),在教师机与学生机上都装上NI Circuit Design Suit 10软件,有条件可以装上付费的正版软件,无条件可以装上试用版。

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通过投影仪将操作过程投射在屏幕上,学生在学生机上跟着教师操作。开启NI Multisim 10软件,先将所需要的元件从元件库中拖到软件的工作界面上,然后就像画图一样按照原理图接好连线,再将要用到的仪表也从元件库中拖到软件的工作界面,接好线,最终结果如图1所示,总共用时不会超过5分钟。

图1 桥式全波整流线路原理及仿真图形界面图

教学的第二步: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启动仿真,读取万用表(如图2)、电压表(如图3)和电流表(如图4)的值,并填入表1中,并计算表中相关的值。同时观察不同状态下示波器显示波形,并比较各状态下波形的差异。

表1 桥式全波整流线路仿真数据记录表

仿真测试条件

线路状态 万用表(V)

输入电压 电压表(V)输出电压 电流表(A)

负载电流 输出电压/

输入电压

J1断开、J2闭合、R1=1K 43.983 38.781 0.039 0.904

J1闭合、J2闭合、R1=1K 43.990 60.938 0.061 1.385

J1闭合、J2闭合、R1=100Ω 43.980 58.741 0.587 1.336

J1闭合、J2闭合、R1=10Ω 44.016 47.939 4.794 1.088

教学的第三步:

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所得数据和波形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交流电经过桥式整流电路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桥式整流电路加上滤波电容后,对线路的功能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改变负载电阻的大小,对线路的功能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4)在不同状态下,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大致在什么范围内变化?

教学的第四步:

由老师归纳总结,给学生们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 ,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给学生强调和梳理。

教学的第五步:

调NI Multisim 10软件中的breadboard 功能,原理图中所有的元件都已经放在工作窗口中下方的工作台上,只上将元件拖到虚拟面包板上,就可以进行虚拟接线练习。

教学的第六步:

如果有条件的可以用实物将上述操作过程重新做一次,用真实元件做成真实电路,再用真实仪表去测试相关的数据。然后可以比对仿真结果与实际操作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

从上述教学流程可以看出,引入仿真技术进行教学之后,课堂不再是以教师的口述笔绘为主,而是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角,整个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实践、总结、分析、讨论。抽象的电路特性和工作曲线变得具体形象,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学生的动手欲望得到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有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我相信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必然的。

时代在变迁,技术在进步,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应因时俱进,不可墨守成规,要敢于把新的技术手段引入教学活动中,仿真技术就是一项非常值得在教学工作推广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建领.Protel99 SE 设计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

[3] 刘刚.Multisim & Ultiboard 10.原理图与PCB设计

[4] 王连英.基于Multisim 10 的电子仿真实验与设计划.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下一篇:建立学生日记档案 实施听说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