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8-25 05:17:41

关于提高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思考

摘 要: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大学生对课余时间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影响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可行的解决大学生对课余时间利用的对策,对大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发展个性,培养技能,增长知识,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课余时间 现状调查 时间管理

一、我院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现状调查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属于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怎样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怎样在大学阶段塑造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都需要我们用心观察、思索、学习、实践。安排好业余生活,做有意义的事,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开展这项调查,从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们对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大三近千名学生,以及10位老师进行了调查访问,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我院学生对课余时间管理的现状主要如下。

(一)课余时间统计状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报告显示,我院有58%的学生平时课余时间达到1~3小时左右,有38%的学生平时课余时间达到4~6小时,仅有8%的学生的平时课余时间达到6个小时。从这些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还能够到达3~5小时,课余时间量应该说从客观上属于比较合理的一个范围,可以保证学生的丰富课余活动及休息保障,能否合理使用安排这些时间取决于每个学生对其管理能力。

(二)对课余时间能否进行合理安排的自我判定情况。

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拥有比较多的课余时间的学生中有79%的学生觉得自我时间管理能力还可以,9%的学生认为时间管理能力很糟糕,而且有12%的人对时间管理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那他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根据我们的调查,我院的学生课余生活主要用在了学习,参加社团活动,运动健身,网络电玩,睡觉、无所事事打发时间,兼职打工,恋爱等活动中。

(三)课余时间活动安排的占比情况。

下面我们分析学生课余时间活动项目上的占比情况,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我院学生时间合理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状况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大二学生将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学习的仅有5%,而大三学生达到19%,呈现一个大幅度的上涨,大三中用30%~50%的时间学习的人数和大二的相比却减少很多,而将小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的人数大二和大三的基本保持平衡,这说明在大三学生中有一部分人面对着毕业的压力,而将用于学习的时间增多,而大二的学生没有毕业的压力,仅仅只有少数的人将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学习中,而且在晚自习的利用率上更是普遍较低,学生的自主安排不合理,浪费很多时间,所以在学习上,除了学生的自觉性以外,学校老师不仅要加以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施加一定的压力。

2.在参加社团活动方面的调查结果

我们发现在大二学生中有70%的学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社团活动上,而大三学生中却有57%的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社团活动上,产生这一原因的不仅是大三的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热心,还主要是因为大三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在社团中担任一定的职务,这些担任职的学生在制订活动计划,准备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消耗很多的时间,而大部分大二的学生无法参与这一过程。所以在责任和职务上,天平不仅应该向大三学生倾斜,而且应该让很多大二学生参与到这一过程当中。不仅如此,70%的大二学生中有很多的学生仅仅是为积点而参加社团活动的,积点管理老师表示,虽然这部分学生为了积点而参加,但是在参加的同时可以或多或少地吸引到那一小部分的懒惰神经也是好的。

3.运动健身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二学生在运动健身上仅有33%的学生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在大三学生中这一比例仅仅占37%,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为何我校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呈现下降趋势的,所在在运动健身上,学校除了在规定晨跑之外,还可以考虑免费开放体育馆,让更多学生参与运动健身。

4.网络电玩游戏时间占比

网络游戏是我们尤为关注的一个重点,因为在今天,所有人都处于网络社会这张巨网之中,所有人都受到其冲击和诱惑,网络尤其也大大影响今天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甚至是课堂生活。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大二和大三学生中都是各有一半的学生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用在网络游戏上,甚至在校园里出现“你不是在网络游戏上,就是在去往网游的路上”这样的笑话,其实很真实地反映学生沉迷网络的现状。其实适度的网络游戏可以达到放松的效果,而当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网络游戏时,那就是有害无宜。而且大部分学生并不明白,网络本身可以带来的信息量是很丰富的,它不应仅仅是游戏机、电视机,更是一个大家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大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了解更多有益的信息资源。另外,当前的网络监管机制不是非常完善,面对网络游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在引导方面尤为重要。

5.兼职和打工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发现大二学生中有27%的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兼职和打工上,大三学生中这一比例占20%,这一比例很明显不是太高,兼职和打工有利于将来学生走入社会,但老师们都不希望学生本末倒置。但是在这项调查中,我们还没有涉及打工兼职是否和专业有关联,包括打工的动机是什么,这些还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调查了解。从目前调查所能了解的是,我院学生打工兼职占有时间并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参与社会度不够,也或许是吃苦精神不够。

6.恋爱时间占比状况

根据调查显示,大二学生中有41%的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恋爱上,大三学生中占到这一比例的仅有16%。在恋爱方面大二学生所花费的时间比大三学生要高出很多,可能是因为大二的学生,刚步入大学生活没多久,对恋爱表现出来的兴趣与向往比大三的学生要浓厚得多。学校应该加以正确引导,开设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除此以外,大二学生有49%的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睡觉发呆上,大三学生这一比例高达60%,这表明大部分的大三学生愿意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宿舍中。这表明大部分人在管理和分配时间方面较混沌,状况堪忧,没有明确的目标。

二、我院学生时间管理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根据这次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另外也结合教师对我院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访谈结果,总的来说,我院学生对时间管理能力是比较差的,把课余活动时间花在有益身心的活动上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尤其是不管大二还是大三,受到网络世界的冲击都较大,时间花在网游及娱乐甚至无所事事上的比例是比较大的。这一部分学生的大学生活质量差强人意。若将这一状况与“学生中有79%的学生觉得自我时间管理能力还可以”这一调查结果作比较,则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院学生对自我时间管理能力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客观,自我评价偏高。

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这样一些:自我约束能力差、自由散漫、外界诱惑增大导致干扰因素变多、惰性强、意志力薄弱、网络冲击、浮躁静不下心来、缺少目标、对未来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迷茫、缺乏意志力、自律能力弱、课程比较紧张等因素。

三、提高我院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措施

调查结果反映了我院学生的现状,我们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思考、交流和总结。要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其实一方面是学校的积极引导,另一方面是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和培养。

(一)学校方面。

1.制度管理

目前我们学院学工处团委对学生推出了积点管理制度,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例如通过开展比赛、文艺活动、公益活动、沙龙、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他们走出宿舍,走进校园各项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素养。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自我约束能力弱,时间管理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帮助他们较好地把课余时间利用起来,避免他们消极堕落;对于自我时间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未必是好事,因为本来他们也能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在制度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听取学生的意见。对于那些自律性比较强的学生,是否可以适当降低积点要求。而对于那些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来说,相应地抬高积点的门槛,促使他们把时间利用起来,免于荒废。总之,在改革完善积点管理模式的时候,应该注重活动的质量和吸引力,让学生自愿参加,积极参加,真正发挥作用。另外,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否可以考虑,设立相关制度,要求学生大学期间必须进行为期一定时间的专业相关实践,促使学生不仅走出宿舍,更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勤工助学和实践部相关部门应提供一定的条件和保障。

2.思想引导

学院整个思政条线都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理念渗透。我院学生生源素质相对比较低,学习能力等方面比较薄弱,所以进入大学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时间管理的引导,那么很多自律性差的学生就会容易陷入迷茫和失重状态。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利用思政条线,例如主题班会、思政课堂及相关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这其中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使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在此认识基础上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

3.教学理念及方法

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网络世界,面对网络新生代,老师也要通过适时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对授众对象。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课后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把课内的学习任务一定程度地转化为课后任务。另外,对于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他们更愿意参与实践性的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尽力开发每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课后更多地参与到一些实践活动中,既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互联网这一头猛虎,我院辅导员们提出,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互联网课题研究、学术探讨,从而在刺激其大量查阅有效知识资料的同时提高其对互联网的利用率。类似这样,需要每个老师发挥智慧进行引导。

(二)学生也该及时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自我时间管理能力。

学生应该在大一开始,就有意识进行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规划好三年大学生活。大部分专业老师提出应把时间花费在自己今后的专业拓展上,以增强自己将来的竞争力。而主任则是对学生们提出多读书多看报以陶冶自己的情操,社团活动也可以分散一些精力。或者通过读书获得更多的精神食粮。辅导员则提出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这些建议,值得每一个大学生好好思考并付诸行动。

四、结语

这次调查既是一次全面认识大学生业余生活的机会,又是推动我院学生自律意识及时间管理能力的实践。而参与这个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本身,对于我们来说,是课余时间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我们相信,每一个人的心底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只要适度地引导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王媛媛.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4).

[2]周晓燕,聂丽霞.学习时间管理研究.基础教育,2011(6).

基金项目:2014-2015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项目“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调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13137016X)

指导老师:殷晓燕 王向明

上一篇:培育学生职业人格: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下一篇:科学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命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