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空气的成分”教学案例

时间:2022-08-25 02:46:56

小议“空气的成分”教学案例

“空气”一节在整个第一单元所占比重不大,重点知识不多,有些教师可能认为其教学内容空气现成的资源较

少,因此教学过程大多也轻描淡写。其实不然,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的标准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建一个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课堂,因此,作为新课程中的教育实施者,我们应该尽量充实这节课,不但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全方位的学习、分析物质的过程。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了解空气的成分。借助对空气组成的了解使学生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生活实例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组成,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一、趣味实验导入课题

演示实验: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展示在同学面前,问瓶子里有物质吗?有的同学不假思考马上答出没有物质,但有个别学生回答有空气。为了验证同学们的说法,将空的矿泉水瓶压入水中底部让同学观察,同学们马上会看到水进入瓶内,同时有气泡从瓶口冒出,一个小小的实验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引入本节课做好了铺垫。

二、体验探究,获得新知

1.空气的成分

教师请学生思考,空气是无色的,我们看不到也摸不着,但我们能感觉到它的存在,那么空气污染是单一的物质吗?同学们自然会想到:长期敞口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正常燃烧是因为有氧气,冰冻的矿泉水放在空气中,瓶壁有水珠产生,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这些同学们都知道,那么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多少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第二个实验探究,引入自然。

2.实验

红磷的燃烧:本实验要求此较严密,且五氧化二磷有毒,只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看到的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烧杯里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等装置冷却后,水进入集气瓶中占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这是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呢?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得出五分之一水的体积就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顺理成章地得出空气中有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紧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进入瓶中的水不到五分之一会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会带着新问题各小组继续讨论、交流,最终归纳出三点:一是红磷的量不足,二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三是装置未冷却。这样一环扣一环,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得出结论。

总之,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得以释放,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中学)

上一篇:浅析七年级学生图形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下一篇:合理运用课堂观察,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