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商住两用建筑设计方法探讨

时间:2022-08-25 02:33:29

节约型商住两用建筑设计方法探讨

摘要:节约型商住两用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受到人们的欢迎,本文就如何设计节约型商住两用建筑展开讨论,讨论其设计方法以及设计形式。

关键词:节约型建筑;商住两用建筑;设计方法

Abstract: saving the dual-use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have its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s popular with peo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a dual-use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to discuss, discuss the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Keywords: energy-saving building; the dual-use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住两用房是既能办公又可以居住的一种产品,但在建筑术语中没有这种称谓,这只是销售方根据市场行情和产品的功能来定义的一个俗称。商住两用住宅是soho(居家办公)住宅观念的一种延伸。它属于住宅,但同时又融入写字楼的诸多硬件设施,尤其是网络功能的发达,使居住者在居住的同时又能从事商业活动的住宅形式。广义的商住两用住宅是指那些只要可以在住宅楼里办、公的住宅,就可被称做商住两用住宅; 而狭义的商住两用住宅则是指那些在产品设计策划定位时就已经被开发商定为商住两用的项目, 其在楼层的平面布置上完全是按照商务办公楼来设计的, 一切以办公为主而以住宅为的建筑物。

1、节约型商住两用建筑遵循原则

建设节约型商住两用建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整体关联原则;经济高效原则;健康舒适原则;全寿命周期设计原则。

1.1整体关联原则

建筑为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 需要保持资源再生和自然景观的连续性, 并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商住两用建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住房紧张问题,与此同时商住两用建筑体现了一种建筑上的相关性,更贴近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要求建筑物既要满足生活需要,又要满足工作办公场所的需求,这对建筑功能提出很高的要求。

1.2经济高效原则

投资建造商住两用建筑为主的经济模式下, 经济性是个很重要的标准。经济高效原则是指:节约型建筑的“总成本”应比高耗能者低许多。 这个总成本包括了投资成本以及运营成本, 投入使用后, 可以大大节省水、电、采暖等能源费用, 而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 其效果更加显著。一般总体而言,商住两用建筑位于经济发达区域,价格比较高,再设计中就要体现经济高效原则,

1.3健康舒适原则

节约型商住两用建筑设计不能牺牲建筑使用功能, 应该建立在对人体生理和心理需求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各种设计方法, 发挥传统建筑中的节约性技术,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 对室内环境进行敏感而聪明的自我调节, 创造一个美观、舒适、健康的使用环境。追求商住两用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 使建筑空间既有利于人体健康, 又具有美学愉情价值。

1.4全寿命周期设计原则

商住两用建筑设计不仅是设计建筑的功能和结构,而且要设计建筑的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处置的全寿命周期过程。全寿命周期设计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就是考虑到建筑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以求建筑全寿命周期所有相关因素在产品设计分阶段就能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

2、商住两用建筑形式

2.1商、住分区

设计初期就考虑到了商与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一个小区中分别设计出了商用区和居住区两个区域。商用区和居住区相对独立、存在于不同的楼座之内,甚至连停车场、花园、步行街、休闲场所、健身和娱乐设施都各自独立、避免了交叉使用带来的不便。这样的商住两用项目居住起来还是比较舒适的、比较方便。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分别采用商业建筑、住房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但是要遵循两者的协调性,即体现整体关联原则,一个建筑群一旦失去环境协调就失去了其存在价值。

2.2、商、住分层:

商住分层是指通常这将商用房分配到低层、把居住层设计在商用房之上,以分层管理的方式将商住和自住业主的活动空间分割开来。设计时尽量采用出入大楼通道独立、电梯使用商、住分开、小区配套和公用设施共享程度低的设计。

商住两用建筑的结构形式

3.1商住两用建筑结构形式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3.2商住两用建筑还可以采用采用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可以保证下部能最大限度实现大空间的功用。框支剪力墙指的是结构中的局部,部分剪力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下层框架梁上,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架柱上,这样的梁就叫框支梁,柱就叫框支柱,上面的墙就叫框支剪力墙。框支剪力墙在竖向布置时为防止刚度突变应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大空间底层的层刚度变化率r接近于1,不宜大于2;不宜在地震区单独使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即需要时可采取框支剪力墙与落地剪力墙协同工作结构体系。

商住两用建筑通道设计

4.1楼梯间的设计

住宅规范的规定,套内楼梯的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与0.90M。这一规定就是搬运家具和日常物品上下楼梯的合理宽度。此外,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因此在商住两用建筑的楼梯设计中按照规范要求取两者较大者进行设计,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适当扩大。以免人员过多,通道狭窄,人员不能及时疏散,很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当楼梯间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封闭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防烟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4.2通风空间设计

住宅楼一般层高在2.7~2.8米,不考虑集中空调的安装高度,也就是说如果按办公来使用,也只能使用分体空调,这种空调方式没有新风,对于人员密集的办公室来说,空气质量很难保证。在商住两用建筑设计时应改考虑层高满足规范的前提下,有足够的通风空间,避免压抑感,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商住两用建筑防火设计

规范规定住宅只需设消火栓系统,商业营业厅和办公楼则还需按具体需要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其次,办公楼的装修档次较高,建筑装修材料中可燃物较多,并且其用电负荷较大,因此其防火要求比住宅严格。而对于商住两用建筑,应该按照商业性建筑进行防火设计,以免给以后的使用留下安全隐患。

5.1防火墙:防火墙能在火灾初期和扑救火灾过程中,将火灾有效地限制在一定空间内,阻断在防火墙一侧而不蔓延到另一侧。国外相关建筑规范对于建筑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防火墙设置十分重视,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如美国消防协会标准《防火墙与防火隔墙标准》NFPA 221对此还有专门规定,并被美国有关建筑规范引用为强制性要求。

5.2防火门:为便于针对不同情况规定不同的防火要求,规定了防火门、防火窗的耐火极限和开启方式等要求。规定要求建筑中设置的防火门,应保证其防火和防烟性能符合相应构件的耐火要求以及人员的疏散需要。设置防火门的部位,一般为疏散门或安全出口。防火门既是保持建筑防火分隔完整的主要物体之一,又常是人员疏散经过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时需要开启的门。因此,防火门的开启方式、方向等均应满足紧急情况下人员迅速开启、快捷疏散的需要。

6、商住两用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外部场地设计:商住两用建筑的整体功能布局方式与商住综合体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其商住单元塔楼的下方多为底部商业裙楼。商住两用建筑中功能错综复杂、商住人员混合、人车流量大的特点使其必然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针对其外部场地设计,既要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又要尽量避免建筑外部空间中居住环境与商业环境的冲突。正确处理好其与周边城市交通的关系,使建筑内外的人流、车流能够迅速、便捷地疏散,以便减小其对近邻城市主要干道的压力等问题。

7、结语商住两用建筑整合了居住与办公功能空间的复合优势,更加完美地适应了相关行业从事者的需要。其阶段性的存在有利于鼓励并促进我国处于成长期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内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其次,商住两用建筑作为城市商业中心区集聚过程中低附加值产业排斥阶段中的过渡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并节省了能源,有助于社会的集约发展。

参考文献:[1]《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commercial buildings)GB50016—2006

[2]北京房地产,物业点评《鱼与熊掌一谈商住两用住宅》 文/ 语言第24页

[3] 黄鹤鸣. 后工业时代我国城市中的商住两用建筑研究.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2007.

[4] 宋菁菁,节约型建筑设计策略研究.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上一篇:工程概(预)算清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