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主发展: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建构自我效能信念

时间:2022-08-25 02:25:19

走向自主发展: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建构自我效能信念

(福建省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厦门361012)

【摘要】行动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来自教学实践的课题、并谋求教育实践的改进。行动研究便于教师获得极具个体感受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作为强烈而普遍的自我效能信息参与认知加工过程,有利于建构教师自我效能信念,推动教师对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主动谋求改善、变革和发展,并于此获得职业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感,最终走向教师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教师自主发展;行动研究;自我效能信念;自我效能信息;成功经验

【作者简介】王霜玲(1970- ),女,厦门工商旅游学校,高级讲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研员。

教师自主发展,也称为“主体性发展”,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强调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独立性,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这样的观点: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自觉主动追求作为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而同时,我们也看到缺乏自主发展意识的教师作为一种实然的现象相当多的存在着。

一、自我效能的相关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效能感。20世纪80年代以后,班杜拉进一步提出,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自我效能信念是对多种来源的效能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产物,自我效能信念有近似于认知、动机及感情的功能,它弥漫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认知、动机、情感和决策过程,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与替代的价值。

二、行动研究的历史及发展应用

行动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应用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其最初的意图是要摆脱研究与社会实践改进相脱离的困境,通过吸收实践工作者的参与研究,从而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结合提供结合点。七十年代以后,“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在英、澳等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领域兴起,并于九十年代在我国开始被广大教育研究者关注、应用和推广。《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将“行动研究”定义为: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通常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为基本模式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循环展开,螺旋上升。虽然对行动研究的认识尚有分歧,但以实践为导向是对行动研究的共识,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具体表现为研究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教师即是研究者、谋求教育实践的改善和变革。

三、促成教师自主发展的一种现实途径:在行动研究中建构自我效能信念

教育行动研究是他们个人专业发展历程中最深刻与最重要的经验,而且也是最独特的改变或成长经历。还有比较研究指出,教育行动研究是各种教师发展方案中较具效率者,因为教师增进知识改进实务工作,也能针对旧有的心态与惯性发展出批判反省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整合不同来源的效能信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个人效能感是通过一个复杂的自我说服过程得以建构。班杜拉认为自身行动的成败经验可以就一个人是否能够调动成功所需的一切提供最可靠的证明,比起单纯依靠替代经验、认知模拟或言语指导等的影响模式,这种经验能够产生更强、更普遍化的效能信念。

1.参与——成为研究者的体验

教师“参与”研究是行动研究不同于传统研究的首要特征,它凸显了行动研究所鼓励的“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研究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为模式展开,对于教育活动的改进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研究促成教育活动的改进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效能信念既是经验的产物,又是其构建者。

2.改进——研究者志在必得的目标

改进是行动研究存在和追求的价值,因此,改进是研究者不能回避的目标。即使走向成功的道路总是很曲折,成功也常常是以失败为阶梯,但行动研究之于教育实践,可贵的就在于它的研究问题可以具体而细微,它的成功体验可以来自一次师生对话、一堂课的某个细节或者一个学生个案的改进,比较容易取得进展,虽然进展可能很小。对于行动研究者而言,改进是必须达成的,虽然可能只是一小步,而且也是可以期待的。

3.系统——持续螺旋上升的的认知过程

行动研究的系统特性指系统的、持续的研究,而不是零碎的或偶然的思考。系统的或持续的探究在行动研究中主要指系统地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而校外研究者一旦介入行动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冲突、教师与校外研究者的冲突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正是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在教师与校外研究者的冲突的张力之间,行动研究才获得了发展的力量。

4、公开——使研究成为显性的成果

“公开”使行动研究区别与短期的、随意的、零散的、私人的“经验总结”,行动研究公开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它为批评打开了一扇窗户,使经由批评而得到改进可能,另一方面它将传播研究的成果而可能带来知识的增长,并因此而便于他人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践导向使教师走向研究具有了很强的的现实可行性,而它的研究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教师即是研究者、谋求教育实践的改善和变革等具体操作特点使它能够向参与研究的教师提供极具个体感受的成败经验,为教师的认知加工生成来自自身实践的效能信息。由于个人行动成败信息对自我效能信念的极具影响力,所以,行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对于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建构教师的自我效能信念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教师的自我效能信念推动着教师不断地形成研究教育实践的愿望,并将这种愿望转变为有效行为时,实际上就是在自觉追求职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勇.洪秀敏.庞丽娟.教师自主发展及其内在机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3]A.班杜拉.缪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许波.西方心理学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5]张民选.对“行动研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2,(1).

[6]吕晓娟,王嘉毅.教育行动研究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化历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1(6).

上一篇:班级座位安排的教育 下一篇: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其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