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

时间:2022-08-25 01:11:33

探寻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

2元就餐,老人不再为锅碗瓢盆操劳

“一荤、一素、一汤,管中饭和晚饭,还不重样。”5月31日,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上目宋村78岁的老人宋建明说,以前吃饭是个大难题,现在大伙一起吃饭,很热闹,饭菜新鲜可口。

“85岁以上,每餐1.5元,90岁以上免费,75—85岁的每餐2元,这是我们村里的就餐标准。”该村党支部书记宋立伟说。

上目宋村的养老照料中心原先是村加工厂和年糕厂,面积234平方米。今年3月份,村里投资了14.2万元将其改造成了现在的照料中心,餐厅挨着休息室,休息室连着活动室,除了就餐,老人还可以在这里看电视、健身,还有洗衣机免费服务。同时,区卫生局还定期安排医生到养老照料中心义务巡诊。

当天上午,在金东区源东乡尖脚岭村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3岁的樊传学老人一边和村里的老伙计聊天,一边等待开饭。这里原来是村小学,学校拆扩并之后曾经一度荒废,现在是全村18位八旬老人的新家。“我每天都要到这里来报到,中饭、晚饭都来这里吃,每顿只要2元钱,饭菜新鲜又好吃。”

“有了这个中心,我有信心活到90岁、100岁。”樊传学老人喜滋滋地说,虽然养老中心开张才一个月,但他的生活和心境完全变了。樊传学有两儿三女,都不在身边,为照顾曾受腿伤的老伴,这位83岁的老人担起了所有的家务。“从一早开始,一点都停不下来”,更让他烦心的是,老伴开始出现老年痴呆的征兆,稍不合意就动辄训斥他,他听不下去就跑开。

村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营后,樊传学肩上的担子一下轻了。首先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每餐一个人只要花2元就能吃到花样翻新的饭菜,更令他惊喜的是,平时很少出门的老伴,现在有了聊伴,脾气也变得温和了许多,他所担心的老年痴呆症状也不见了。“这里成了老伴最爱待的地方,哪怕是下雨天,老伴也要跑来这里吃饭、聊天。”

129个养老服务中心惠及2万老人

据了解,在我国,一股“银色浪潮”正扑面而来。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4亿,今年将突破2亿人。金东区60岁以上老人有5.8万,占总人口的18.4%,其中八旬以上高龄老人共有7984名。

如何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2012年,金东区采取统分结合模式,试点建设农村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反映良好。今年,金东区在面上推开,目前已建成129家农村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批量建设、分散运营”的居家养老新模式———“金东模式”。

按照统一梯度管理的原则,纳入照料中心服务的老年人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采取户院挂钩、由亲属代为照料的五保老人,照料中心为其提供无偿服务,经费从五保供养经费中列支;第二类为社区内所有80周岁以上老人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照料中心为其提供低偿服务,每餐每人收取2元伙食费;第三类为社区内70周岁以上老人,照料中心提供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由村“两委”决定。

这一模式推出不久,受惠的老人们就感受到了带来的好处。陈苏姣是源东乡邢村人,今年85岁。“老人们一起说话、吃饭、看电视,活得真有味!”她说,还经常有人来看望他们,特别开心。同时,养老中心的厨师的手艺特别好,烧的饭菜特别合胃口。

在“金东模式”运行之初,老人们颇为担忧,担心照料中心的食堂是否能长期开伙?会不会像上世纪60年代的“食堂”一样办不下去?每顿饭菜的价格是否能保持不变?

针对老人担心的问题,金东区摸索出了“四个一点”筹资方式,即上级部门补一点、政府财政出一点、村集体(社区)筹一点、社会爱心助一点。

金东区民政局局长张志连说,相较于投资成本较高的敬老院,金东区采取的统分结合模式,一次性投入包括建设用房、餐厨设备、娱乐设施、日间休息室等仅需10万元,运营经费在每家每年补助2万元的基础上,再按人头每人每天补助2元伙食费。

“不足的部分最后才由村里补贴,我们也算了这笔账,除去区里的补贴和老人自交部分,村里一年补贴只需要1万—2万元,这点钱,村里负担没问题。”曹宅镇龙一村村支书钱百顺由衷地说,村里花这点钱非常值得。

“这种不离乡、不离家、不离亲的居家养老模式,最符合老年人心理需求,符合国情乡情。据我了解,这种模式在浙江或全国绝无仅有。”张志连说,金东区目前已建成129个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惠及2万余位老人。

张局长说,目前金东区已经建好投入运营的129家养老中心,投资为3000万元左右,如果用这笔钱去建敬老院,最多能建5家,可安置老人600多人。但用3000多万元建村养老照料中心,能惠及全区2万多老人。

“这样的模式,不仅投入少,而且见效快、覆盖广。”王建中副区长说,该区的129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从规划筹备到建成使用,仅用了3个月。

区人大:软助推与硬驱动双管齐下,多方位服务全区居家养老事业

据了解,当地人大常委会也高度重视农村养老问题。自从全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试点建设启动以来,金东区人大常委会就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各镇乡(街道)为单位,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并通过多种形式助推当地农村居家养老事业。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各自的优势,拥有丰富的资源,一直有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我们以助推居家养老事业作为新时期人大代表履职的一个新平台,引导他们把身份优势、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干事优势、惠民优势,软助推与硬驱动双管齐下,多方位服务全区居家养老事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庆表示。

据统计,在金东区,担任村支书、村主任的区人大代表有50多人。他们在认真履职的同时,也在融合多元角色,发挥协调、牵头、发动作用,引领推动着本村乃至全区居家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区人大代表、赤松镇山口冯村党总支书记方锦华在2012年6月份牵头建成了全区第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举解决了村里80多名孤寡老人中、晚餐的后顾之忧,本人还带头捐款10万元。

区人大代表、孝顺镇下范村村支书金法成带领村“两委”成员,逐家逐户上门征求村民对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意见,还多方筹措资金,全程参与项目选址、布局、人员选配及配套设施采购、规章制度制定等多个环节。澧浦镇琐元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涉及到村里一个工厂搬迁,区人大代表、琐元村支书李建顺就天天上门做思想工作,最终取得了企业主的理解,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了搬迁,之后高标准完成了建设任务。

金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羊代平说,今年,金东区将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纳入该区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列为区委书记“一把手”工程。

下一步,金东区将采用统分结合模式,实现大村、中心村向小村、分散村的配送与延伸服务,以小投入办大好事、以小成本惠大民生,努力让每个农村老人都老有所养。“对区人大常委会而言,目前,在区、镇两级人大工作安排上,也已把服务与助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列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列入各镇乡(街道)人大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人大将持续关注、助推这项民生工程。”赵庆表示。

上一篇:大妈 11期 下一篇:美哉白玉,地如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