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方法

时间:2022-08-24 11:57:41

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为了达到预定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

思想政治 教学创新教学吸引力

一、以导课的艺术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

导课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首要环节,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导入,把新课与旧课、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富有艺术性的导课可以诱导大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一堂课的开场白相当重要,如果平淡无味,抓不住大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吸引他们听下去,即使下面的内容再精彩,大学生也提不起兴趣,如何在导课的环节就牢牢把大学生吸引住是一堂课能否取得好效果的关键。以往教师上课往往是由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导入,然后指出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老套形式显然很难引起大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重视与关注。

现在的大学生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时势政治,对考研的有关问题也很感兴趣,将这些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切入点来导入新课内容比较好。可以采取的方式是课前“新闻三分钟”,让大学生自己收集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他们感兴趣的新闻,每两人一组,按播报新闻的标准让大学生自己去叙述他们想表达的内容,然后全体同学选出一两个大多数人都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教师一起讨论,大学生的兴趣往往在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得以活跃。经过讨论,大学生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让大学生见识了博学多识、触类旁通的风采,师生关系融洽,对接下来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但这种形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要关注时事,知识面广,语言表达流畅,同时,要有能找到讨论的话题与教学内容之间联系的能力,顺利导入新课。有人认为,每天发生的事情有些可以和课程联系起来,有些便无法联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基本每天国内外都有重要的事情发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进行选择和把握,很多看起来不相关的事其实是有着相关的联系,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找出这些关联性,使导课的话语和教学内容紧贴时事,不让大学生感到这是一门与当前社会发展毫无关系的课程,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从大的时代背景下来解释所要学的理论观点。如此导课,大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教师用什么样的理论来分析时事,那么接下来的听讲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二、以生动事例强化理论的说服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重要的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课堂举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举例,既可以发挥理论征服人心的魅力,又可以克服教学中把理论当作枯燥的条文和说教的材料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现象,同时还能解决理论自身的难点和现实对理论所提出的问题。通过举例,一方面可以用有关的事实材料来说明、论证、证明理论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释、分析、说明现实问题,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举例论证有关理论,要力争赢得大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举例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具有科学依据,做到科学可靠、真实准确,不能用虚假的、胡编乱造的、缺乏科学依据的事例,举例不在多,而在于是否精确和典型,是否能说明问题。教师在选择举例的材料时,要正反两面的材料都选,但要以正面材料为主,同时,还要注意选择发生在大学生身边或中间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材料,这样的事例更具有指导意义。举例还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师选取的材料要力求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增强吸引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大学生爱学、乐学,但不能选择低级、庸俗的趣味性材料,以免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举例也要有针对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的举例应做到新颖、富有朝气,从时间上来说,要选择距现实社会较近的,是现实社会新出现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材料;从空间上说,要力求选那些当前国内外的“热点”问题,用这样的事例来教学,对大学生才有吸引力,才使大学生有亲切感,从而也使课程充满新鲜感,否则,用过时的事例来说明新的理论观点,就难以说通,而且也缺乏吸引力。

三、以师生互动增强课堂的亲和力

课堂教学,最倡导的就是课堂上的互动。所谓师生互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在思想、信息、情感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方面的交互作用与交互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从实质上来说,这一原则充分揭示了教师和大学生之间、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多项互助合作的关系,教学各要素之间是一种规律性的协同关系,其中教师和大学生有规律的协同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最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教和大学生学两个流程,只有教师的活动和大学生的活动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并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贯彻师生互动原则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观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大学生观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大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教师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把大学生看做是发展中的人、独立意义的人、具有独特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建立起热爱大学生,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其次,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大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师能够自如地进行启发诱导。否则,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就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大学生顾虑重重,不愿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即使教师有很好的教学设计,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要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当代大学生对一些理论有自己的一定看法见解,想要有一个表达的渠道,来展现他们的思考以及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大学生们热衷于各种课外活动的一个原因,在课堂上能够给大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同样也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应充分进行互动,使课堂具有亲和力,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地就一些问题展开广泛的探讨、辩论,教师要及时总结,澄清疑问,明辨是非。

四、以媒体辅助强化大学生的认知力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会涉及,如何拓展狭窄的课堂空间、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也是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有些直观的材料和史实呈现在大学生面前,有利于大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开发“红色经典”教育、“红色网站”等多种辅助手段,“红色经典”是围绕着中国革命历史创作的、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一些作品,主要包括红色文学、红色美术、红、红色音乐等,这些作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今在青少年中仍有不可低估的魅力。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的互动性、及时性、包容性、匿名性、虚拟性强烈地吸引着广大青年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及其规律性,远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为直接、有效,“红色网站”因此应运而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战线充满生机的新生力量。

五、以教师素质强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教师素质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学和大学生德育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对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有直接而又显著影响的基本素养和心理品质的总和。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教师作为信息源要给大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并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为此,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大学生,从而使大学生心悦诚服。其次,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今天的大学生视野极其开阔,对各种实际问题都要求解答,教师只有深入钻研理论,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给大学生令人信服的解释。最后,专业知识要精深,知识面要广。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用严谨的专业术语增加教学内容的可信度,教师要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素养,以书本为依托,深刻观察复杂的社会生活,不能只做个单纯的“教书匠”。

上一篇: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及完善 下一篇:米小圈上学记之来自未来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