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农村“新壁画”活动与农民生活艺术

时间:2022-08-24 10:30:02

户县农村“新壁画”活动与农民生活艺术

农村环境中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开放性空间等物质实体构成了农村环境艺术的主体,农村环境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我们研究农村环境艺术,则更加重视艺术与审美的成分。我们的审美能力不局限于艺术,而直接对整个世界敞开,不但欣赏艺术而且还鉴赏周围的环境,环境有着难以驾驭性、无序性,这不同于稳定独立的传统艺术,自然环境可以鉴赏、人工环境也可以鉴赏。所谓美不美常常与视觉有关,农村环境艺术进入人们视野中,就与人的视觉产生关联。视觉是人类在认识世界,获得各种信息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街道上的农宅、马路、田地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视觉审美的构成元素。

户县农村“新壁画”活动

“艺术现象的社会学本质不仅在于创作主体个人体验的外化或对象化,而且在于公众对创作过程的参与。”如户县农村“新壁画”活动就受到农民群众和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响应。“新壁画”活动创作以农民画为主要题材,活动从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结束,一批主题突出、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农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的新农村壁画出现在户县农村,如在甘河镇胜利村休闲广场的北墙上,用民间的大红大绿为主色,画上了6幅农民画,每幅长约3米,高1.5米,使用的都是户县农民画的手法,线条圆润,使整个村庄充满着活泼向上的喜庆气氛。庞光镇炉西村有农民美术家创作了一幅大约40平方米的壁画《村晖》,这是全村面积最大的一幅壁画,画面上,抱小孩的农民、打纸牌的老太太、晒太阳的老汉……农闲时村庄的安逸和生活的情趣,鲜活而生动地在墙壁上显现了出来。

户县的农村“新壁画”活动,使农民的“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结合起来,“使艺术作品的研究同农村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村民对艺术作品的知觉规律结合起来”,使广大群众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能受到较好的教育和启迪。“新壁画”活动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它不是根据上面布置的宏大标语口号作出的宣传气氛,而是在了解农民心声、表达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上,以自下而上的艺术方式反映当下农村建设中最突出的尖锐问题和农民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它以最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和最朴素的标语口号作为表现形式,强调艺术家与农民的沟通。通过土生土长的农民画,用最易反映农村变化的新壁画艺术形式,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使它成为新形势下以文化教育群众的有效载体,体现了农村壁画宣传、教育、审美的意义,正如卡西尔所说:“人……,一日他的生存变得安定之后,这种本性立刻就活跃起来……”,当今的艺术形态已经远远超出了所谓纯艺术的范围,而渗透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艺术活动也不再拒绝与这种社会实践相融合,艺术、非艺术活动之间的界限正日趋消弭。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农村,更需要艺术与农民、艺术与农村环境、农民与民间文化的交流,充分发挥艺术的作用。

环境艺术与农村改造

人们建造出来的居住环境,必须使其尽量引起居住者或工作者的愉,提高精神方面的健康。在情感方面愉快的人,神经平静,性情温和,工作效率提高,可激发充沛活泼的创造力,且能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环境艺术营造需要考虑到农村居民的现实生活与场景,农村环境的点点滴滴,如门廊、墙裙、窗扇、阶梯、屋檐、地砖、店铺、树木、阴影、阳光、积水、耕种劳作等等组成了人们的生活,所以,在农村环境艺术营造中应积极考虑。

“人建筑而安居”。人只有当他已经在诗意地接受尺规的意义上安居,才能够从事耕耘建房这种意义的建筑。场地丰富的文化特征和历史特征可以让人对他生活的地方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和智力上的依托,一些具备场地感和认知感的环境艺术可以让人对之产生依恋感,可增强人们对此场地的联系感。户县的“新壁画”在题材与表现手法上都体现了当地农村的文化特征,使户外壁画更自然地融人了农村生活的环境之中,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共鸣。农村居民场所感与艺术感来自生活的体验和积累,不同的阅历和体验会导致感觉上的差异,也会影响艺术感受。

环境要素是环境艺术营造的主要因素,环境要素指的是和建筑连成一体的环境,它包括树木、庭园、池塘、河流,以及土地等形成的要素。在对整个地区的特色和景观要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艺术营造和保护规划,进行适当的“设计”和“修景”。新的建筑和环境艺术融人了一些时代元素的同时,但在外形上保持一定的传统建筑形式为原形和基准是非常必要的。注意农村人工环境的功能划分,以提高农村家居生活标准与美感。目前有些农村尚未完全摆脱贫困,有的村民连吃水难、行路难问题还没有解决。然而,有的村子热衷于建广场、移大树,花费巨额资金“打造”新农村、“示范村”;有的乡村为了应付领导参观修遮羞墙、建仿古门、甚至毁良田、挖果园建新村。这些盲目的、不切实际的环境设计是必须避免的。要考虑到农村GDP水平,要有环境意识,借鉴别人不是攀比华贵,而是学习好的思想观念。

引导村民协力建屋,参与改建、翻建住宅,重视农村环境营造,重建乡村环境与乡土风貌,改造后的新农村实际上仍处在传统与现代连续统一体中,在改造过程中必须注入环境艺术的观念。如礼村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与艺术整治,体现了农民的环境意识。礼村位于荣成市东部、胶东半岛的最东段,礼村总户数540户,1380多人。2001年开始,鼓励、吸引民资,修建礼村社区文化广场,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整治大环境,注重村内景观设计和村子的美化活动,在村中心投资制作了广场雕塑,并在村子的主要墙面绘制了壁画。礼村注重对海草房的保护,该村海草房大都兴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定的地域与艺术特色,在没有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对海草房的修缮与周边环境景观的整治形成新的地景艺术。

1992年起,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其他有关的四个社会团体全国农业协会、同组合中央会等,联合举办了一项叫做“美丽的日本乡村景观竞赛”的活动,以促进日本各有关方面对本国的农村、山川、渔村、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美丽真谛的理解,保护环境,促进和表彰被认为是美丽景观的农村乡町。日本还开展了评比“舒适农村”的活动。“舒适农村”是指农村特有的绿荫浓密的大自然和历史风土充满宽裕、风趣、安乐的舒适的农村空间。通过该评比活动,推广依靠当地居民自身努力建设舒适农村的先进典型,以促进农村的治理整顿,同时唤回了广大居民自身的主体意识,使农民参与到农村建设中去。在日本足助,推广社区营造运动,村民们请愿制定“美丽的足助规约叩’表达了足助居民对于农村环境的重视、对故乡的挚爱。农民不仅是农村环境营造的根本主体,更是农村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农村环境营造应以农民的尺度来衡量,尊重农民的心理要求和发展要求,继承和发扬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尊重自然规律,使自然与人文环境有机 融合,做到人本化和情感化并行考虑,构建农民与农村环境和谐相处、营造宜人亲和的新农村。一组庭院小品,一个雕塑,一片农宅,一洼湖水,一片田地,从人工环境到自然环境,农村环境不仅成为人们观赏和审美的对象,而是人身处其中寻求觉悟的道场。

结语

美术的功用,在于把人们的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将没趣变为有趣。换句话说,把渐渐坏掉了的胃口复原,令它常常吸收趣味的营养,以维持增进自己的生活健康。明白这种道理,便知美术这样东西在人类文化系统中该占何等位置了。随着艺术的变化、拓展和审美鉴赏的扩大,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美学所提供的习惯性解释。这种发展使我们超越了区分和分离的对象,而进入情境中,在那里,鉴赏者同艺术家一同工作,有时也“成为”了艺术家,所有这些进入同一个审美语境之中,成为审美语境的组成部分。而且,艺术不再满足于其特定的空间和分散的形式,而是融入了建筑墙壁、广场、街道、院落、住宅庭院中。我们对艺术的鉴赏也冲破习惯的模式和知觉的形态。现在,我们以大量的艺术来积极地介人生活空间,环境艺术就成为了积极的媒介。

注重培养农民的审美意识、环境意识,认识本地的历史文化和视觉习惯,科学地开发利用本土资源,携手营造新农村的视觉环境。在梁启超看来,艺术的本质和作用,既在于以审美趣味来恢复人的形美本能,以维持和增进入的生活康健。村落的错落有致、田地的整齐划一,在景象上具有审美的丰富性,充满表现和联想的特质。农家庭院的视觉、味道和声音、建筑物的诸多色彩和对比、机械与庄稼以及动物,精妙和迷人的细节渗透全部景观,一切呈现出审美多样性和有趣的景象。从“包豪斯”开始就感觉到,画家、雕塑家的出路在于更大的社会空间,在于社会,在于整个环境。视觉是人对农村环境营造最初的审美层次,人们对环境的感受不仅仅只是一种视觉的艺术,而且包括对整个环境的色、光、影、味及触觉的全面通感。农村环境有时需要审美语言引导不同的人去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去共同感受场所的最佳通感效果。农村环境的艺术化,是必须依靠农民自身需要的,正如陕西户县的“新壁画’是农民审美的自身需要和自我认同。

农村环境要根据农民的需求、行为规律和活动特点,以农民为中心进行艺术构思。人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思想观念也不断变化,但一些传统符号不能丢弃,如礼村把具有胶东艺术特色的海草房作为艺术品保护修缮,使文脉与传统生活习俗得以延续。农村环境艺术建设,应该多考虑一些地方的、民族的特色,延续、保存和恢复文脉。农业文明基础是自然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自在的客体经济或“无主体的经济”,农民大多数活动停留于自在自发的层面,因此,农村环境的建设中,村集体、企业与民间组织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精神生活人手组织农民,建立社区意识,在农村社区背景下组织营造农村环境艺术是有必要的,村民参与农村环境营造是一个互动过程,社区意识能够在满足村民个体需求的同时,保证村庄整体空间环境的可持续性。维克多,巴巴奈克指出:我们把设计从神话变成了参与,从参与变成了一种个人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是愉快的。“美丽的足助规约”令“广泛参与”机制和“意见反馈”机制得以体现,农村居民共同积极参与维护农村的整体环境。应该注意到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环境中,田地和农村已失去它们曾经具有的田园特征,乡村不够迷人和生动有趣,村集体或民间组织应该组织居民参与装饰美化农村的活动,激发和拓展农村环境的艺术营造,实现农村环境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令农村呈现出布局合理、整洁优雅、道路洁净、自然与人文俱佳的艺术环境,创造一个农民与环境和谐融通的温馨家园。

上一篇:谈如何发展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 下一篇:“国标舞”的美学价值